2016年4月8日 星期五

【活動特別報導】20160409新北市參與式預算實踐分享會專訪:新北市新聞局林芥佑局長

本次新北市政府於周六(4/9)舉辦新北市參與式預算市民實踐分享會,別於其他同樣實行參與式預算的縣市,新北市將去年執行過的四區:新店區達觀里、蘆洲區、永和區、三峽區(按投票日期排序)重新找回來,並讓每區的提案人現身說法、分享過程中的所見所學與困境,實為特殊,因此本期專訪新北市參與式預算統籌單位─新聞局局局長林芥佑,來了解為何會舉辦實踐分享會。

Q1為什麼會特別強調是「市民實踐」分享會而不是成果發表會?

參與式預算最重要的,是過程中的「討論、凝聚」,而非成果

A1首先考慮到,雖然各區皆已經投票完畢,有些區域已經開始著手實施相關的提案,然而著重的點並不是在「成果」上,而是「過程」。

新北市政府實行參與式預算一直是以「過程」為重,尤其是在過程中的「討論」與「居民凝聚」,參與式預算是一個可以開始讓居民由自己身邊的社區著手,開始重新認識公共事務,擺脫過去將一切政治或是行政問題皆拋給市政府或是里長、不問公共事務的原子化狀態,這是我們的理想與期待。
                                                                                                                       
本著這樣的理想與期待出發,就不會是思考「是否應該要舉辦一次成果發表會」,而是會以「該怎麼讓居民透過活動更加認識參與式預算之精神」為思考的主軸與目的,因此才著手規劃本次活動,並定調為「市民實踐分享會」。

Q2那麼整體的架構和規劃上,市民實踐分享會和成果發表會的內容是否有著很大的不同?

這是以「市民」為主體的活動

A3和以往很大的不同是,這不是一次成果發表,正如其名,這是要讓參與過參與式預算的提案人與執行團隊進行一次「心得分享」。這個過程中,有著許許多多的侷限和困難,但更多的是讓過去許多原子化的居民願意走出家門,開始重新認識社區、認識社會,這些改變與學習,都應該要被大家所看見,更應該被大家認識。

活動當中的分享者,很多都是從對於公共事務毫無體會,透過參與式預算開始重新思考自己與公共事務的關係,還有我們該怎麼透過參與式預算去更凝聚社區來討論公共事務。

部分是難以參與公共事務的族群,如:身心障礙者、新住民等等,他們有著各自不一的困境導致他們的民主條件極為匱乏,然而他們卻能突破重重障礙,不只參與了參與式預算中的討論,有些甚至成為了提案人,將自己對於參與式預算的想法化為真實,這些都非常的特別與難得。

必須一再強調,這個活動真的不是成果發表會,我們也不希望這個活動成為一次成果發表會,就如同許多人的批評一樣,成果發表非常容易落入官僚與形式主義,而且「成果發表」這個詞所代表的主體是「政府」而不是市民,但這個活動的主角、主體是市民的,重點和焦點都應該放在這些難得的市民朋友上。

Q2所以你認為對於參與式預算的推動而言,市民實踐分享會是否為一項非辦不可的活動?

A2沒錯,有兩個非辦不可的原因。

「市民實踐分享會」對市政府起最大的激勵作用

首先,市府舉辦參與式預算以來,市府同仁的工作負荷極大,就算有能全程參與並協助的同仁,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將這些過程進行反省或是總結經驗,這是客觀事實上的困難,而非主觀上的不願意。

舉辦分享會便是一次經驗總結,我們需要從中間去認識、去發現各種我們難以接觸的困境,也是給予我們市府最大的激勵,繼續深思下一步應該要怎麼行動。

「市民實踐分享會」讓參與者與分享者重新認識參與式預算

第二個是,在第一題有說到,我們希望透過這個活動讓其他市民朋友、市府同仁以及參與者更認識參與式預算之精神。另外是我認為,這個活動對於參與者而言,也是一次將自己過去參與的經驗重新認識、思考的契機。

畢竟許多人目前對於參與式預算而言,認知上大多數還是停留在「提案、投票、領補助」的狀態,而不會去反思、去重新回顧這段時間以來「遇到了什麼困難?」、「怎麼克服這些困難?」這些問題其實都是參與式預算中很重要的民主經驗,因為他們是實踐者,他們在第一線接受了各式各樣主觀與客觀的侷限困境,並且利用自己的方式突破了,這是非常重要的!

激發市府與市民共同實踐與推動的決心與動力

再來,將這些經驗總結之後分享,是一次對於市府同仁以及市民朋友的刺激,除了讓市府同仁更認識到為什麼我們要推動參與式預算、為什麼民主討論是最重要的過程外,也讓市民朋友開啟「既然別人可以,我也可以」的實踐動力。

如果我們沒有舉辦這個活動,這些經驗將會付諸流水,市民朋友也就會感覺「這就是個活動過場而已」,這完全背離了新北市實行參與式預算的真正目的,也不利於接下來的推動,因此這個分享會是必要的。

民主,是坐下來彼此相互傾聽、理解

Q4對於參與式預算中相當著重的「民主」,有何看法?

A4直接而言,現在許多人依舊停留在「投票等於民主」的狀態,甚至認為街頭運動和抗爭是民主的常態,不應該是如此的,縱然抗爭是為了凸顯公共問題,出發立意良善,但是這樣的做法對於整個體制、文化並無法進行民主改革,也無法創造更多能讓民眾實質進入參與公共事務的政治空間。

民主,應該是大家要能坐下來彼此相互傾聽、理解,而非相互對立、叫囂,唯有相互傾聽理解,並且有所對話、討論,才能夠藉由討論中去發展彼此的公共智能、公共知能與公共創造,如此而行,我們才能突破當前的民主困境。

期盼更多青年朋友投入參與

我們更期盼有青年朋友願意投入自己所居住的社區進行調查研究,了解自己的社區有和公共矛盾,並自主思考如何凝聚居民進行民主討論,最後將取得的方案以參與式預算付諸實現。

有更多青年朋友的加入,市政府對於參與式預算的推動才能更積極,讓民主討論成為社區的日常、習慣,並發展出一套自治、自理社區的藍圖,這才是實質創造民主參與的政治空間,這也才是對於台灣民主的新進程。


最後,敬邀大家本周六(4/9)來板橋435藝文特區的枋橋大劇院,大家一起坐下來聆聽不同區的實踐經驗,當天我們也將有網路全程直播,讓沒辦法到場的朋友也能共同在網路收看聆聽,謝謝大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