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8日 星期一

我有問題想問你─黃振宇里長(二)

上一期的專訪,我們已經了解黃里長在推行參與式預算上的理念,本期我們將焦點帶到推行過程上,里長、里民、社區與管理委員會是如何交織互動?而又碰到哪些困難呢? 問題四:剛開始在推的時候,大家的反應是怎麼樣?你如何挑選比較有興趣或心力的人? 答:社區管委會或以前有做過管委會的人對於社區事務比較熟悉,這裡是二十年的社區,所以普遍比較熱心的居民都有輪流做過管委會,這些人再推動時都幫了不少忙,非常熱心。而除了管委會系統,還有一些比較常在我們社區的網路社群上留言的里民,他們也很關注這些資訊,有些也甚至會幫忙分享。 問題五:管委會內沒人想要提案嗎? 答:管委會內也有人是以個人名義提案,但平常管委會關注的,是他們職責範圍內的事情,所以他們對於這個里也只是大概瞭解,沒有到非常熟悉,所以對於提案,不一定有時間、想法及責任去進行提案。 問題六:那管委會有沒有因為平常多在關注自己社區內的事,就對參與式預算比較被動? 答:其實在推動過程中,社區廣播、宣傳等等事務,都是需要社區管委會去協助的,畢竟我們有二十三棟大樓、十一個管委會,這個數量在面對訊息的佈達就很龐大,畢竟要對里民宣傳、廣播,還有在佈告欄張貼海報資訊等等,都會耗費非常多人力,因此就需要去鼓勵他們、邀請他們一起來協助宣傳。
圖片取自:http://www.new0.net/upload/attachment/201508/22/55d848ef06772.jpg

問題七:你跟里民會定期開會嗎? 答:目前是有事情才會開會。之前我們有針對「定期開會」這件事情和大家討論過,不過現實狀況上還是有很多阻礙與困難,像是沒有地方開會、大家時間無法配合…等等。 問題八:有沒有認為整個推動流程有需要改善的地方? 答:首先,我認為時間應該再拉長,因為當時並沒想到一個觀念的佈達竟然需要花那麼多時間,原因是這次的志工比較像是純粹幫忙的,對於觀念與提案的了解都不是很深刻,反倒是投案人比較瞭解這些東西。 第二是在人力上,可能須要讓更多人來幫忙,之前的說明是因為有請到新聞局、區公所來幫忙才稍微輕鬆一些;而投票、計票的時候,才會找一些原本就跟我在互動上還不錯的人來幫忙,但事實上,還是需要更多的人手來協助程序或是推動。 最後是投票上,有租屋的人有反應說他們不曉得原來自己也可以投,這也顯示了我們資訊傳佈上還有待加強。
(待續)

2015年12月21日 星期一

我有問題想問你─黃振宇里長(一)

上一期,我們了解了陳儀君議員針對參與式預算的相關經歷與看法,本期開始,我們將訪問的焦點轉至與陳儀君議員一起合作推動的新北市新店區達觀里里長黃振宇,來看看這個新人里長如何以「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心態來推行參與式預算,而在面對外界看法時,他有何想法與回應呢?請看本期報導。
問題一:為什麼當初會想要跟陳儀君議員一起推動參與式預算? 答:當初是陳議員來找我,提到她覺得參與式預算的概念很好。可是若要直接從整個新北市去冒然實施有點風險,所以希望找尋小範圍先作實驗。以前我跟她合作過,她也比較放心,所以問我我願不願意試試看,我一開始覺得這個里要操作很困難,因為達觀里的公共設施十分缺乏,很難開啟討論氛圍,這都是客觀上的困難。不過我還是一起參與推動了,畢竟我也想帶給里民新的里政嘛。

圖片取自:https://video.udn.com/news/317524
問題二:之前有些人說,因為你曾經是陳議員的議員助理,所以這次的參與式預算推動本身是佈樁,你的看法? 答:基本上如果這個「錢交給里長,請里長邀請里民一起來思考、規劃這筆錢如何使用」的動作叫做綁樁的話,那也未必太麻煩了。因為如果真的要綁樁,陳議員直接把錢匯給我就好了,根本沒必要要求我去捲動里民一起來討論如何使用、規劃、提案。 問題三:那如果你有機會向這些綁樁疑慮的人說明,你會怎麼回應? 答:如果有人問,我就會說具體原因,像之前我看到自由時報的投書(指〈自由廣場》台灣首例「參與式預算」的問題〉一文),我就有去回應,我也表明我過去是她助理,所以幫她做,這是事實,沒有什麼好爭議的。我們也強調,我們是公開透明的,提案、金額、推動都有公布資訊,絕沒有任何隱瞞。

2015年12月14日 星期一

我有問題想問你─陳儀君議員(四)

上一期,陳儀君議員對於新北市議會、新北市政府、其他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等,各自給予不同的意見與看法。最後一回,我們將問題帶回陳議員首次推行之區域─達觀里,作為首次推動的地區,居民與里長、議員之間到底擦出什麼火花呢?而陳議員接下來的目標是什麼呢?請看我們最後一回專訪。
問題八:在達觀里的參與式預算實踐過程中,您認為最令您感到滿意或意外的民主成果為何?最令您感到遺憾的又是什麼? 答: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達觀里七個提案中所選出的三個案,都是工程相關的案子,我原先一直以為提案會是以軟體為主,而非硬體,可能是與文化或是生態相關。但投票出來之後卻不是這樣,這反而讓我上了一課,我才知道原來選民心中真實的想法,若是按照我原先所設想的,那實在是太過自我感覺良好了。 而遺憾的部分,首先就在於時間,其實時間應該是要拉長的,而不是用那麼短的時間去操作。第二是在提案審核說明會時,沒有讓提案人來親自說明報告提案內容,而是讓黃振宇里長代為發言,其實這也是很可惜的,而且當時萬毓澤老師(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系副教授)也評論,這樣做其實不是很完美,這是我完全同意的。希望未來在推動其他參與式預算時,能夠再把時間拉長、規劃的更縝密,也才能真正達到讓居民討論、溝通、思考的效果。 問題九:再經歷達觀里參與式預算的實踐後,您認為要複製達觀里的經驗或者更進一步推動參與式預算,需要做哪些努力? 答:我覺得在推行上,你一定要在「時間」上下功夫,還有要具備足夠的理想與行動力,另外就是「宣傳」也要做的夠徹底。其實我現在也正在這個節點思考,「我到底還要不要繼續推動?」全新北市66位議員只有我在做參與式預算,其他人還處在觀望的態度,因為這是要花時間的,現在是一個「速食社會」,什麼事都講求效率與速度,這讓我很兩難,推動上只有少數幾個點,而現階段所能帶起的效果是很弱的,我到底要推什麼呢?這是我現在的狀態,但我想還是能突破的,有做就有成果,就像我說的,在時間上下功夫,總有一天能夠被人看見。 問題十:推行完達觀里之參與式預算後,未來你有何計畫? 答:現在達觀里已經到了提案執行的階段,而我也跟一些學者老師合作,正在進行針對居民的參與式預算學術調查,預計11月份要完成這個調查計畫,再進行發表。未來如果有其他縣市想做參與式預算,需要我的經驗與實踐過程,我樂於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能一起加油,讓台灣走向民主2.0。

 (全文完。採訪日期:2015/11/03;採訪/撰稿:李元鈞。感謝陳儀君議員撥冗採訪。)

2015年12月7日 星期一

我有問題想問你─陳儀君議員(三)

上一期,陳儀君議員正面回應了外界之疑惑。本期將話題帶到議會內,面對眾多同黨與不同黨之議員,可能也會有諸多疑問,她有何看法?又會如何回應呢?而面對台灣許多城市即將舉行參與式預算之實驗,身為首位推動參與式預算之議員,又會給予地方政府什麼樣的建議呢? 問題四:議會裡面,黨內同志或是不同黨之人士對妳的作法,有何觀點與意見?你如何回應? 答:民進黨團在一個月前(10月初)有跟我說,在這次的總質詢內會進行討論質詢,我當時是回答沒有問題,而且也不只我在做,還有其他局處也在做。當然,議員是無法質詢議員的,因此便會針對局處來作質詢,而各局處作的紮不紮實,這就是一次檢驗的好機會,做的紮實與否?立竿見影。 而我對這件是樂觀其成,因為這表示民進黨可能也有興趣想做這件事,一個事情只要真的是好的,無論藍綠或立場,大家都會想做。所以接下來無論是國民黨或是民進黨的議員想做參與式預算,我想都是一件好事。不過重點還是回到執行力的問題,如果大家都只是「說」而沒有「做」,這依舊只是空談。 問題五:對於新北市政府目前推行參與式預算,你覺得有什麼新北市政府需要學習的?而又有什麼是需要努力突破的問題?具體的建議為何? 答:現在來看,達觀里雖然投票完成了,後續的執行也尚待進行,但總體來說還是有許多問題需要提出,畢竟我們不能著眼一次成功而已,況且達觀里真的百分之百成功了嗎?我想這也要交給時間來做評斷。 其實還是執行力的問題,譬如以也在推行參與式預算的動保處當作例子來說,我某天在和動保處處長聊天中,我發現他是做得出來的,不只是對市民,也有針對動保團體,過去動保團體是時常站在抗爭者的角色,現在透過參與式預算,我們便能將他們的意見收集起來,納入討論。 9月初的時候,動保處已經公布要做參與式預算,10月底做了第一次現勘,當時我問動保處執行的狀況如何,他們說目前有4個提案。所以執行的人真的很重要,當今天決定要做參與式預算,帶頭的人就非常重要,他必須要掌握狀況、了解問題,並推動執行,這些點讓我覺得動保處處長是做得到的。 如果今天各局處並沒有任何執行力,也沒有任何心思在這上面,那一切就會是什麼都沒有。 問題六:現在台灣參與式預算尚未成熟,許多縣市政府即將起步,你認為各縣市政府在推動上應該注意什麼問題?為何認為這些問題必須注意?有何期許? 答:我認為應該要先把標準作業流程訂定下來。再來是,可能未來新北市政府有要成立參與式預算推廣中心,其他縣市也有可能,那這個推廣中心的人就非常重要,而且要有執行力,必須要去掌握現況、整合資源,而且這個中心內必須是要有一個團隊去和縣市政府的局處,或是各議員針對方向、預算進行協商,再將整個計劃透過各種宣傳管道傳遞給全縣市。 問題七:你認為中央政府是否應該針對參與式預算進行立法?為何? 答:目前中央的預算法內完全沒有針對參與式預算的法規,如果今天台灣想學習法國,是從市政投資預算內提撥5%當作參與式預算,那立法院內有黨團或是立委有心、有理念,他們就應該要提出修法,可能的修法方向或許是中央提撥總預算1%作為參與式預算。而這些預算就不再是補助性質,而是必須要一條一條盯清楚,是否真的是做為市民所提出的需求來使用,而非只是過個水,當中的參與度就是非常重要的檢視標準。也唯有這樣,台灣人民才能開始重新認識自己的家園,重新討論公共事務。

2015年11月16日 星期一

我有問題想問你─陳儀君議員(二)


上一期,我們已經了解陳議員認識參與式預算之契機,以及她的「理念」。這次,我們將問題拉到社會各界曾經批評陳議員使用配合款,假參與式預算之名、行圖利里長之實,面對這樣的問題,陳議員會如何答覆呢? 問題三:對於外界質疑使用工程配合款(實為建議款,工程款與建議款為不同性質)推動參與式預算,實為政治盤算、綁樁之舉,有何看法?如何回應? 面對這種過去大家所認知的政治陋習,我是希望自己能成為一位被效法的對象,並吸引大家跟進,像新北市政府已經有多局處已經開始籌畫、編列相關預算,我一個議員拿出60萬,局處編列的可能是1、200萬,這1、200萬看似很大,對局處而言只是九牛一毛。但參與式預算其實最該被注意且耗費最多的,其實是時間。 參與式預算不像一般地舉辦活動,搭個舞台、放個煙火就沒有了,參與式預算的時間必須長遠,因為必須要讓所有人都知情,這在時間的耗費上就相當巨大,不可以急躁或是短線操作。 回到綁樁的問題,大家在質疑用議員建議款給里長是政治盤算,當初到底我為什麼會去找里長呢?因為里內建設,其實不是里長自己一個就能搞定的。好比說今天某個里長跟我很熟,我可以盡量幫助他處理問題;但倘若不熟,如果這個里內建設所牽涉到的市府局處太多,就很容易窒礙難行。

我認為參與式預算其實是可以跨局處的,過去里民可能認為請里長處理里內事務是理所當然,但實際上這個事務可能需要牽扯眾多程序,就像剛剛提的里內建設,他就必須經過公開招標、釐清土地公有私有…等等,這些事情其實里民應該要關心,可是卻沒有,等到事情不如預期再來責怪里長;但里民是需要被重新教育,里長並非萬能,真的無法執行,也不能隨意責怪。 參與式預算真的要有教育里民的功能,因此時程必須拉長,尤其這才剛開始而已,一般民眾的反應依舊冷淡、對於里內事務無感,可是如今大選將近,大家卻對政治口水戰特別熱衷。參與式預算也是一個打破過去政府與政治體制的方式,而民眾也不應在每一次大選選出代議士之後就毫無責任,將一切治理丟回代議士,然後再來抱怨代議士無用、政府不民主。直接民主,就從參與式預算開始。 而我對綁樁的回應是這樣的,這次這個60萬的運用,並非我將60萬交給里長,讓里長獨自決定如何運用,而是里長拿到這個60萬後,跑去開始邀請里民來一起討論「我們該如何運用這60萬元」,把決策權交給里民,讓任何里民都可以提案。 之前我也說,這60萬其實不多,若真要綁樁,60萬要綁一個里長其實也根本不夠啊,60萬元根本無法推行什麼重大建設,圖這米糠之利,何來綁樁?這是我想回應的。

2015年11月9日 星期一

我有問題想問你─陳儀君議員(一)



2015年,是「參與式預算」突然開始在台灣媒體上竄出的一年,這個1988年由巴西愉港所開始的民主實驗,首次出現在台灣而首位願意提撥預算的,正是新北市國民黨籍議員陳儀君。到底為什麼她要推動?而她對參與式預算又有何看法?藉由我們的專訪,來瞭解這位年輕議員不同於他人之處。

問題一:從什麼時候開始認為要推動「參與式預算」?契機為何?

答:我最剛開始其實是沒有注意過什麼「參與式預算」的。是在今年(2015)年初與新北市新聞局局長林芥佑局長一次聊天中,林局長提到巴西愉港的參與式預算推動過程,希望新北市也能來推動,才第一次聽到這件事。在我第一屆擔任新北市議員(2010年)時,那4年在議會內從來沒有任何人提過、聽過參與式預算,也是林局長告訴我4年前在朱市長的競選承諾中,最後一條是推動參與式預算,我才知道原來朱市長提過,但那4年也從來沒看過新北市府有在舉辦相關事務,直到今年才開始真正推動。 那次與林局長的談話中,他提到他找了3個議員,藍、綠皆有,其中一位便是我,希望能合作推動。我聽到這件事,心中首先想到的是我帶出來的一位里長(達觀里里長黃振宇,曾任陳儀君議員之助理)來一起合作,因他與我有共同理念,也會願意一起推動。因此當時是抱持「嗯,應該做得起來,我願意試試看」的想法,才開始參與推動。

問題二:參與式預算與代議體制的政治利益相互衝突,議員身為代議者,為何願意擔任推動參與式預算之先鋒者?
  答:憑著一股「理念」,因為我肯定它、肯定這個事務;倘若不肯定它,就絕不會有想推動的動力與想法。 我長期在地方服務,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不會是所有里民都會鼓掌拍手,這是我這段時間的觀察,觀察里長、觀察我自己。像是議會要進行質詢時,我就必須閉關來準備質詢的資料,那幾天便不在地方上露臉,而事後就會有人說「怎麼都沒看到議員妳在地方跑?」這讓我深深感覺,其實大家對於「議員」這個角色的功能、職能認知並不太一致。 所以議員的功能到底是什麼?難道只是去露個臉嗎?難道我不需要研究法案、不需要監督市府的施政嗎?因此我觀察我自己,我需要傳統與創新兼顧、拿捏。傳統的跑地方、與里民碰面交流,這是必要的,但創新的也需要顧到,譬如網路,因為我曾經在某個議題上,我所佔的角度是執政黨,是幫市府講話,便被網軍攻擊,我才驚覺網路也是重要的。 除了觀察自己,我也觀察里長的反應。有些里長我認為他們做得很好,但我發現他們卻只顧到某些特殊群體,譬如老人家的照護,卻忽略了年輕的里民也是需要顧及的,導致里民抱怨、認為里長無作為。 沒錯,議員在代議體制上確實是有利益的,譬如議員的建議款1200萬元,這通常是議員拿去綁樁的,但我認為那沒有用。每逢選舉時,這些時常拿到建議款的樁腳們,其實不會感謝你,因為他們認為拿到這些錢這是理所當然的,可是他們終究只是一個人或是一個團體,而我們議員卻沒有照顧到所有人,這是我擔任議員深深體會之事。 而這次從建議款中提出60萬給達觀里實施參與式預算,這並沒有很多,而這個比例必須要去拿捏,像今年我做了達觀里的參與式預算,明年開始,可能就會做到兩個里。為什麼呢?因為我是想把這個觀念告訴我選區內的市民,藉由參與式預算長期的推行,讓他們認識這樣的直接民主。 再來,參與式預算對於議員而言,其實不是主菜,主菜是議會內通過的、該執行的預算案;參與式預算比較像是小菜,有點是多餘但可以讓市民認識直接民主的一道小菜。 所以為何我能做參與式預算?因為我覺得從政就是要拿得起、放得下,而且我也認為我需要回饋我的選民、地方,因此採取這種比例式的回饋,一部分直接民主,使選民認識、培養民主素養;一部分給予地方單位,如學校,這就是「理念」。而這還是「理念」時,就是依個人行事,無法左右;當這個「理念」轉變為「趨勢」時,大家就需要開始進入了。我雖然不是走在全世界最前端,但我至少擁有理念。

2015年11月2日 星期一

民主討論之前最重要的是「知情」

參與式預算裡,最不可跳過忽略的,便是「民主討論」的過程,然而在這個必要過程前,有一個條件與狀態必須完全實現、竭盡所能的實現,也就是「人人知情」。 但是知情有分很多種層次:最初階者,為「聽過、知道,但不知其實際為何,也完全無想法」;向上一階者,為「聽過、知道,可以大略闡述,但不明白全部狀況,亦完全無想法或有一些想法」;再向上一階者,為「聽過、知道,可以清楚闡述,但無想法或是有想法」;最高層次者,則為「聽過、知道、可以清楚闡述,有想法,並且知道問題與局限為何」。 而我們知道,一般的居民對於參與式預算肯定是連最初階者都達不到,僅少數為最初階者,而再向上層次就更為少數。但是,參與式預算不就是要讓大家都能來進行公共討論、民主決議與思想碰撞的,倘若僅極少數人能進入討論,大多數人不就不明不白,甚至完全沒有任何可以參與討論之基本知情與意願呢? 因此,參與式預算民主討論之前,必須先達到人人知情的狀態,才有辦法進行理性之民主討論,而非成為茫然附和之群眾。

2015年10月26日 星期一

公共討論刺激群眾智慧 --側記蘆荻社大舉辦之節電參與式預算說明會

在朋友的邀請下,有幸參與蘆荻社大所舉辦之節電參與式預算說明會。我在參與之前,對這個說明會著實不抱任何期待。主要原因有三:
首先,參與式預算這個概念這麼新,尤其,一聽到「預算」兩字,很多人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這什麼碗糕」,要不就是「這個問題太難,你應該去找議員」,真的會有人想來參與嗎?
再者,以「節電」作為參與式預算的討論命題,更應該會嚇退一堆人吧!
加上,蘆荻社大非常不怕死的,還想要找一群婆婆媽媽一起來討論節電參與式預算。更是讓人倍感不可思議。平常這些婆媽,每天忙於柴米油鹽醬醋茶,要她們一起來討論自家如何節電省錢,或許有動力;但如果要她們討論如何幫「大家」一起節電省錢,恐怕這個難度跟攀登喜馬拉雅山一樣。 在抵達會場後,發現參與的人出乎意料的多。原來是蘆荻社大為了吸引婆媽來參加,不但再三懇請里長協助動員,也花費巧思在傳單與課程設計上。果然吸引到一票「想來聽家庭如何節電」的聽眾。 一開始,蘆荻社大邀請了一位社區報的經營者,以居家節電的角度切入,教導大家如何觀察自家電器,如何運用。在這裡,每個人都聽得津津有味,反應也極為熱絡。尤其,當社大老師開始拿出小電鍋,教導大家如何省電煮菜,就連陪同太太來的先生們,都開始拿出筆記本紀錄,生怕漏聽一個小重點。 接下來,開始提高難度,主持人邀請大家開始思考,如果要將這個節電的範圍,走出家裡,進入社區,那麼大家應該怎麼做? 這時,被點到名的民眾,要不就是害羞的說「我不知道耶」,要不就是趕緊從會場的後方,上演快閃秀。現場氣氛頓時尷尬起來。 還好,有位媽媽靈機一動,談起了每日晨起運動時,常看到路燈還亮著,如果可以更準確的掌握路燈的使用時間,那不就是有省到電了嗎? 這位媽媽看似平常,卻帶有智慧的提議,果然引發其他媽媽的共鳴。頓時讓「節電」這個陌生議題,顯得親切不少。還沒來得及偷溜走的人也開始七嘴八舌談起,如何將節省自己住的公寓大廈的公共用電的撇步,運用到範圍更大的社區。但,可惜的是,或許是題目真的太難,也或許是大家真的平常很少關心社區事務。講來講去,都不外乎更換省電設備,以及掌握電器的使用時間這兩大方向。而這些,老實說,大部分不脫離台電平常的節電宣導。 最後,有位媽媽靈機一動,她談起了自家省電的原則,就是利用家庭會議,重新調整每個人的用電時間。據這位媽媽表示,為了省錢,家裡已經做到無所不用其極,她平常也經常關注各種省電小技巧。但,不管怎麼做,家裡的電還是居高不下。最後,她想了一招,召開家庭討論會,把省電就是省錢這個想法跟家裡人討論,請大家一起思考。沒想到,後來居然得出「其實大家可以集中在同一時間、同一個空間一起寫作業」這樣的結論。當時行之後,始終無法下降的帳單金額,也在這個新措施下,獲得改變。更重要的是,家人發現,藉此不但省電,還增加彼此相處的時間,感情也更好了。是不是公共用電,也可以朝向這樣的方法去思考? 當我聽到這位媽媽的經驗與構想時,我著實嚇了一跳。因為這不僅是改變了家裡人對於省電這件事的態度,把「省電是媽媽的事」變成「省電也與我有關」,更重要的是,大家願意一起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也開始體會到,透過這樣的模式,甚至會更進一步改變彼此的關係。這不就是當初蘆荻社大當初願意推參與式預算的初衷嗎? 我不知道這些意外留下的媽媽們,是否在後續的參與中,會繼續堅持下來。也不知道,能不能透過這樣的嘗試,就能這麼有效的,改變大家平常對公共事務的態度。但或許,至少這樣難得的討論,會給這些過去鮮少參與公共事務、社區事務的婆媽們,一些小小的改變。 古語說「治大國如烹小鮮」,期待這些善於烹飪的婆媽們,能夠為治理自己的社區,端出一道好菜。

2015年10月5日 星期一

對台中試行參與式預算之觀察與諫言(二)

美國麻州劍橋鎮,在市區懸掛參與式預算的宣傳橫幅,提醒居民一起來參與。

觀察三:對確保中區市民知情權缺乏有效設計,且或因匆忙上路,宣傳工作並不到位,甚至流於被動

再者,「參與式預算」這樣的新生事物,本來對居民而言,需要時間理解、消化。尤其,如果我們真心期盼居民可以對此喜聞樂見,進而積極參與。不管是用既有的政府管道,抑或是透過人際關係加以鼓動,都有其必要性。
我們試以台灣每兩三年就要舉辦一次的選舉為對照組。即便是透過鋪天蓋地的廣告,以及選舉樁腳的動員,仍然無法讓民眾的投票率超過7成。亦有許多人,直至選舉當天才知道候選人為誰,更遑論一一比較各個候選人的各項政見或豐功偉績。那麼,對於要鼓勵居民付出比「投票」更複雜一些,花更多一點心思,甚至,需要對社區有更進一步瞭解、想像,推動者應該是要花上更多的力氣,才能真正達到「民主參與」精神的「參與式預算」,又豈能只靠一兩場的說明會,就能夠讓居民得知訊息,甚至歡喜參加?

然而,根據8/18說明會上都發局的說法,整個參與式預算的施行,決策時間非常短促,以致於8/4已經上路,仍有很多宣傳品都尚未到位。甚至連許多具體措施都在邊走邊修正中。

比較明顯可見的是,有一些既有政府可以利用的宣傳點,諸如:里布告欄、里辦公室、圖書館……等,都未見相關宣傳品。官方網站直至九月中也只放上非常少的傳單

8/18之社區說明會也僅有不到30名民眾參與。因此,其他近2萬名居民是否已經瞭解此案?以及被動員起來參與,被打上一個很大的問號。

參與式預算不能「跟風」

今年,許多縣市開始都實施參與式預算,台中市、台北市、新北市等等地區,似乎都因為台灣近年對於「黑箱」特別敏感,因此認為「開放」政府中,必須含括人民參與,而參與式預算便是一個可行之策。 上一期,本報以闡述為何不能使用「開放」心態來實行參與式預算,原因在於參與式預算的根本精神在於「培力」居民成為實踐民主自治公民的「過程」,因此參與式預算的提案、投票皆不是重點,但如果只是跟風心態,那就只會倉促行事,早早決定預算、早早訂下投票日期,只是為了提案、投票、實行這些「程序」,培力居民的「過程」就消失了。 而過程的消失,反而讓一切參與式預算的整套流程變的形式主義,居民只是成為了提案、投票、監督的「工具」,當中完全沒有改變過去居民對於公共事務的態度,更不理解這些公共事務與自身的關係。 加上參與式預算在媒體上是一件可以大作文章、大掀風潮之事,許多縣市政府單位為了爭名,產生了速成的心態,僅僅只認為「參與式預算=開放人民提案+人民投票決定」而已,完全的偏離參與式預算根本目的與精神。 因此,參與式預算並非「開放人民提案+人民投票決定」,更不能「跟風」,否則一切就只是假開放、真作秀。

2015年9月26日 星期六

全面徵求:我有問題想問你─陳儀君議員

上一期電子報,我們整理了新北市新店區達觀里實行參與式預算的新聞與評論。而當中,新北市國民黨籍議員陳儀君為推動的重要角色之一。

而本報將於近期開啟全新專欄「我有問題想問你」,將會訪談各式與參與式預算相關之人物,本專欄第一期之訪談對象為陳儀君議員,在此,我們亦徵求閱讀者們向陳議員提問,我們將會整理之後一併刊出。

想提問的讀者們,請來信至本報信箱:twdletsgo@gmail.com主旨請設為「我有問題想問你」,本次問題徵求之截止日期為10/1,請大家踴躍來信喔。

再次附上上期之新聞與評論整理,方便大家閱讀。
------------------------------------------------------
新聞相關:

2015/5/15 達觀里參與式預算消息公布

2015/5/16 進行參與式預算說明會

2015/7/14 新店區公所通過提案審查

2015/8/17-23 公開陳覽提案內容
2015/8/22 舉辦提案說明會

2015/8/24-30 進行票選、投票、開票

------------------------------------------------------
評論相關:

參與式預算就是「開放」居民參與?

許多政府與國家實施的參與式預算,在面對居民或是進行組織工作時,常常會有著一種態度,叫做「政府開放居民參與」。 何謂「開放」居民參與呢?就是只提供居民機會與權利,並被動的等待居民參與,這正是自由主義式的做法,我們舉列,台中市政府舉辦之參與式預算中,該工作團隊實行了「客廳說明會」之作法,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工作方法,透過工作團隊前往申請居民家中進行參與式預算之說明,這給了工作團隊與居民接觸的理由與機會。然而這個客廳說明會之舉辦方式,卻是必須由居民「自己主動」打電話去申請,而非工作團隊「自己主動」拜訪居民舉辦客廳說明會。 除了工作團隊人力有限與實行範圍過大所導致的問題之外,最重要的根本問題在於,台中市之參與式預算推行工作並沒有提供每一位居民完全充分知情,也並沒有製造出讓居民有動力、有能力去行使他們權利的條件、環境、資源和居民之間的關係。 那麼,到底政府與工作團隊應該要採取什麼態度呢?便是主動、用力,且完全不間斷的創造、提供人民實踐參與式預算的條件、環境、資源、居民之間的關係,使每一個人皆有動力與能力進行實踐,逐漸成為真正的政治主體。 要這麼做,必須且必定要長期的教育人民。民主參與這件事,本來就不只是公民權利而已,更是不可逃避、推託之公民責任。倘若只是「開放」居民參與,其參與率、參與度肯定低落,而且極為容易被少數團體或是既得利益者所把持、壟斷。

2015年9月12日 星期六

全台參與式預算首例─達觀里重點新聞與評論整理

今年五月十五日,新北市國民黨籍市議員陳儀君將從市府爭取而來的60萬元預算,以參與式預算的方式給予新北市新店區達觀里的全體里民規劃、提案、實踐用。本報特別整理一系列新聞與評論供讀者閱讀,以便讀者迅速了解達觀里推行參與式預算之現況。

------------------------------------------------------
新聞相關:

2015/5/15 達觀里參與式預算消息公布

2015/5/16 進行參與式預算說明會

2015/7/14 新店區公所通過提案審查

2015/8/17-23 公開陳覽提案內容
2015/8/22 舉辦提案說明會

2015/8/24-30 進行票選、投票、開票

------------------------------------------------------
評論相關:


參與式預算,是翻轉公共治理之第一歩!


長期以來,以「政府為公共治理的主體、人民做為政府治理受體」的慣性思維,像牢獄一般,禁錮了民選首長與公務員的治理意識與方法,也連同桎梏了人民參與公共治理之動力、潛能、創造力,導致了台灣社會總體公共心智的不發展,以及人民對政府看似永恆、必然的不滿!

而參與式預算,正是要破除上述的禁錮與桎梏,使政府與公務員發現人民蘊藏著無窮無盡的公共治理潛能,並且主動開發、善用;而人民經由參與式預算的實踐,逐漸地培力(EM-POWER)了自己參與公共治理之動力、信心、能力及公民責任感。透過參與式預算,使這兩方跨越了既有固化的界線,相互同理、交流、溝通、對話,進而建立兩者協力治理的夥伴關係。

人民與政府協力治理,目的是在使人民與政府兩者潛能之相互激發、培力及解放,並將兩者潛能有組織地、有戰略地匯聚起來,總合起來,這是公共治理之新挑戰、新方向!

2015年9月5日 星期六

對台中試行參與式預算之觀察與諫言(一)



今年八月四日,台中市正式實施了第一個由政府推動的參與式預算計劃。距離市長林佳龍於四月所召開的記者會,不過短短的五個月的時間。雖然此次僅是試辦階段,也僅於中區一個區試行,但足以看出林佳龍市長的推動參與式預算,擴大更多市民參政的野望。

參與式預算,自1989年巴西工人黨在愉港開始推行後,不到短短的30年,就成為都市治理、民主深化的代名詞,全世界迄今有近1,500個都市實施。然而,對台灣而言,仍然顯得陌生。因此,當我們為林市長的魄力與行動力感到讚嘆時,也不禁對試行的質與量,報以更高度的關注與期待。

故而,我們也對目前試行之參與式計畫,提出一些觀察與建言,希望藉此能夠讓台灣的民主深化走得更加穩健:

觀察一:說明過份著重提案流程,忽略參與式預算精神之闡述

從 美國學者包柏提出強勢民主的概念後,引發許多人重新探討什麼樣才是民主的真諦。在主張參與式民主的學者眼中看來,民主不僅是一種政治制度,更是一種生活方 式,選舉不能代表民主的全部,更不反映民主的實質,自由和個人的發展只能依靠公民在社會和國家事務中直接地不斷地參與才能實現。

「參與式預算」無疑的就是在這樣的政治思潮中誕生。故而,參與式預算最基進的精神,是在於重建民主的定義,建立新的公民參政的可能。其次,則是藉由激發民眾參與公眾事務的動力,進而達到校正政府施政與民眾真實需求之間的落差。

比較可惜的是,目前台中市政府所試行之參與式預算,不管是目前廣發的傳單,或者是周一到周五早上於中區公所舉辦的「工作坊」,大多僅停留在宣導如何提案以及活動流程。對於參與式預算之精神,以及刺激民眾思考社區所面臨的困境,民眾如何「揪團」參與……等討論,都非常缺乏。

因此,在這樣的狀況下,整個參與式預算的活動設計,很容易讓民眾聯想到「這是不是另一種型式的標案,是不是該找專家參與?」,或者,把思考的心力集中在思考「100萬可以做什麼」,而不是去思考:「為什麼要有參與式預算?」、「社區目前所面臨的主要困難是什麼?」、「我們如何面對社區的困難?」、「我們能不能用這筆預算來解決社區困難」……等問題上。

因此,這樣的作法,就技術層面來說,的確完成了參與式預算的程序,但就實質上來說,卻可能產生與其精神相背離的狀況。

觀察二:缺乏促進民眾公共討論的設計

在許多探討「參與式預算」的文章中,各個實施參與式預算的城市,普遍面臨的問題即在於參與意願的低落。因此,如何面對這樣的難題,就成為推動參與式預算首要思考的問題。

以中國浙江溫嶺為例,就有先召開民主懇談會的作法。透過民主懇談會,讓民眾瞭解、參與,進而逐漸凝聚對社區問題的共識,以作為審議預算的基礎。

然而,在台中市政府目前於西區所試行的參與式預算中,工作坊的設計僅是被動等待個別市民問詢。 客廳說明會勉強是一種主動出擊,但除客廳說明會外,幾乎沒有其他促進市民公眾討論的設計。這也使得民眾參與意願無法有效拉高。

此外,不同社群間,對於社區所共同面對問題的看法與解決方案,必然有所不同。因此,應該要能夠設計足夠多的討論機會,讓不同社群的聲音,可以相互激盪、甚至 辯論。而目前,僅在第二階段設有一場「住民會議」可以提供這樣跨社群的討論機制。如此一來,不管是討論的質與量,顯然都有所不足。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