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9日 星期五

【報導】鶯歌區北鶯里參與式預算正式起跑

新北市國民黨籍市議員洪佳君議員繼樹林區東昇里舉辦了第一場參與式預算說明會後,在同為選區的鶯歌區北鶯里也舉辦第一場參與式預算說明會。

圖:洪佳君議員(左)、李松進里長(右),洪佳君議員服務處提供

李松進里長表示,雖然台灣已經有不少參與式預算實踐,然而由議員的工程配合款實施參與式預算的地區,北鶯里是全台第二個案例,實為非常難得的民主實踐。

洪佳君議員表示,政府預算無法讓市民看懂、讀懂、理解,本身就是不民主的事,參與式預算就是為了翻轉這件事,真正落實民主,今天透過參與式預算,得到許多里民真正所希望的提案,那麼作為市議員才會更有動力、更有底氣為里民服務。

圖:鶯歌區北鶯里4/25舉辦第一次參與式預算鄰長說明會,洪佳君議員服務處提供

現場參與的鄰長專注聆聽,並提出一些問題與建議,例如該里無活動中心、參與式預算實施的時程...等等,現場也開始形成提案的雛型,例如利用當地公園建造可食地景、交通安全。

接下來,北鶯里也將開始進行相關宣傳,針對參與式預算之民主目的與步驟向里民宣傳動員。

2016年4月22日 星期五

【轉貼】為窮人賦權:帶著台灣問題意識,直擊紐約市「參與式預算」(徐斯儉、吳建忠)

紐約市的推行有一個清楚脈絡:為窮人與弱者賦權。當目的感清晰,所有的制度安排才會有頭緒,而不是為了做而做。
特約撰稿人 徐斯儉、吳建忠 發自紐約
近年來,不少國家或地區的政治人物或公民團體倡議以「參與式預算」(Participatory Budgeting)開啟市民直接參與公共事務計畫、決策的另一途徑。所謂「參與式預算」,指的是地區居民針對地區公共建設的需求直接提案、討論、投票,最後由政府撥款執行。
在不同的地區,「參與式預算」推動、落實的程度不一。而美國紐約市推行「參與式預算」已經5年,無論流程和民眾參與程度都日益成熟。筆者日前就到了紐約,親身觀察紐約市民實踐「參與式預算」的全部過程。
為弱勢者和青少年打開參政之門
紐約市推動「參與式預算」其實一開始就是為了要給那些處於經濟政治社會弱勢的群體--窮人、新移民、年輕人、以及其他弱勢族群一個參與政治的管道,是對弱者賦權的一種改革。以是其核心的價值就是「參與」,或者「擴大參與」,並透過此參與過程,讓弱勢人民有一種能影響公共決策、能影響社區的「賦權感」,讓公共預算切實回應他們的需求。
「參與式預算」對於弱勢族群參政有什麼樣的幫助呢?根據 2015年的統計:超過5萬紐約市民參與了投票,參與者60%是有色人種;約十分之一在18歲以下;30%家戶年所得低於2萬5千美元;四分之一的參與者在美國以外出生,63%是女性。

2016年4月18日 星期一

【報導】民主初體驗 亮眼初登場(下)

緊接在蘆荻社區大學與永和社區大學後,是由執行勞工局身心障礙多元就業促進方案參與式預算的台北大學。

台北大學在本次實施過程中,以民主條件極為匱乏的身心障礙者為軸心,配合多元的無障礙管道、志工以及與提案團體一起討論的「巷仔口論壇」,整個過程超過一百位身心障礙者共同參與,創下全台第一以身心障礙群體為主之參與式預算。

計畫主持人葉欣怡助理教授表示,本次參與式預算實驗出了非常多可貴的經驗,包括試行以網路、郵件、實體等多元投票、拉長投票時間,也結合了三峽區公所、里長、在地團體等等,讓整個過程非常精彩,不過這樣新模式的民主實踐並不容易,需要更多努力。

圖:葉欣怡,攝:劉欣恆

而三峽區中埔里里長李坊良里長也在現場給予台北大學和新北市政府支持、鼓勵,並希望未來公部門能更多資源與心力投入這項民主工程。台北大學的志工周倩如、張立祥、董冠怡亦到場分享他們在過程中的所見所聞,以及身障者在參與公共事務的困境,以及在整個台灣社會中是如何被排除的。

 
圖:李坊良(左)、周倩如(右),攝:劉欣恆

圖:張立祥,攝:公民實況轉播組

圖:董冠怡,攝:公民實況轉播組

最後一組分享,是台灣第一個以議員配合款作為參與式預算的新店區達觀里,在沒有公共設施以及居住地區難以進行公共討論的情況下,透過達觀里里長黃振宇的努力,加上各社區管委會和里民朋友的支持,得以開出投票率33%的亮眼成績。

達觀里獲選第一案提案人桂天指出,整個實行參與式預算的過程中,政府與居民皆都有需要加強改善之處,尤其是政府宣傳不足、居民冷漠不理為主,應增加更多可利用之管道,如app、網路,促進討論與知情。達觀里獲選第三案提案人鄭芷昀則以自身參與經驗,鼓勵大家「開口邀請就對了」,越多人參與,民主越有辦法在地深化。

圖:桂天,攝:公民實況轉播組

 圖:鄭芷昀,攝:公民實況轉播組

黃振宇里長亦提出,未來參與式預算應更以居民角度來設定整體主軸,希望公部門對於參與式預算之內涵與民主目的能夠更加理解,並降低提案門檻,協助民眾完成提案。

圖:黃振宇,攝:公民實況轉播組

新北市副市長侯友宜最後總結,以「公民決策萌芽者」及「帶動台灣社會從下而上改變的執行者」為開頭勉勵所有分享者及參與民眾,並指出政府在進行預算編列之同時,應該讓民眾來討論、凝聚共識、提出預算使用方案,使中華民國憲法第一條「民有、民治、民享」之精神透過參與式預算發揚光大。


圖:侯友宜,攝:劉欣恆

圖:活動結束合影,攝:劉欣恆

2016年4月14日 星期四

【讀者投書】新北市政府參與式預算市民實踐分享會心得

筆者 新北市在地深蹲協會 蔡承婷

新北市參與式預算,玩真的還玩假的?
  一直以來,筆者對於參與式預算提倡的由下而上的公民參與很有興趣,也認為唯有這樣才能活化政府財政預算的使用,更貼近市民需求,把每一分錢用在刀口上,並且透過民眾參與的過程,讓原本原子化的公民逐漸覺醒,成為公民參與的種子。然而,參與式預算在台灣的實踐經驗尚淺,也未能突破淪於形式的政府發包現象,新北市率先以縣市層級為單位實踐參與式預算,不免讓人有點心慌,擔心政府「玩真的還玩假的」?四月九號於新北市板橋舉辦的參與式預算分享會,或許就是新北市決心的展現,也讓更多有興趣的參與者看見參與式預算的空間。

參與式預算想像空間無限大
  由下而上的公民參與,最特別的就是有無限的可能性,並且依據參與的單位/區域,而能發展出各樣的區域特色。如本次發表會中所分享的四個執行案例,都有各自的特色及發展脈絡,讓人看見參與式預算的無限可能。如蘆荻社大、永和社大兩案,都藉由原本社區大學的組織脈絡擴及在地居民,不但提案貼近市民需求,也有許多讓人耳目一新,屬於居民自發的日常需求,例如新住民野餐會、節電小撇步大募集…都展現了常民的需求,突破官方制式提案的狹隘。而由臺北大學主導的障礙者就業參與式預算,更是從規章制定到執行細項都含括障礙者親身參與,讓整個參與式預算從發想、提案、到成案都能真正落實讓障礙者充分參與的可能性。而新店達觀理的參與式預算案更是展現了一個新的面貌。

芝加哥模式的參與式預算
  芝加哥自2009年起,開始有議員提供「工程分配款」推動參與式預算的模式,分享會中,新店達觀里的案件便是由國民黨籍市議員陳儀君循這種模式,釋出一部份工程建議款,交由新店區達觀里的里民提案及投票。相較於由政府部門提供預算來執行參與式預算案件,這樣的模式能讓預算運用更為自由,不但是提案的設定能更貼近居民需要,提案審定和預算核銷的過程也能更為自由。相較於以往黑箱的議員「工程配合款」,這樣的使用模式也能讓其更具公共性與正當性。
  在此,筆者相當讚賞陳儀君議員的示範,也呼籲新北市其他區域的議員跟進,將議員「工程配合款」交由民眾以透明、審議的方式規劃運用。

2016年4月11日 星期一

【報導】樹林東昇里參與式預算4月8日上路囉!

繼新北市國民黨市議員陳儀君使用工程配合款實行參與式預算後,新北市國民黨市議員洪佳君也即將跟進使用工程配合款來推動參與式預算,可望成為全台第二位以工程配合款作為參與式預算之用的市議員。

本月(4)8日,洪佳君議員召開選區內第一次參與式預算說明會,並選於新北市樹林區東昇里做為起點,由東昇里里長洪辰祐邀請該里鄰長開始進行第一次參與式預算說明會,現場30幾位鄰長皆用心投入,雖說初次接觸參與式預算,仍有許多陌生,但現場氣氛仍舊熱絡。

「請問我如果要跟我鄰上的居民說,那應該要怎麼說?」其中一位鄰長表示,雖說是參與式預算已經在台灣有過不少實行案例,仍舊有許多人是未曾聽聞、未曾認識,短時間內要如何讓更多人理解參與式預算,是這場說明會聚焦的討論重點。

另外,也有鄰長建議應該製作相關文宣,以簡易的文字和圖片來便於鄰長對於鄰上里民進行說明,更利於吸引居民參加。參與式預算無論在何地,起頭便難在如何說明與理解,對於東昇里,參與式預算將可能是他們重新認識里、認識里政、認識「民主」的第一步進程。

【報導】民主初體驗 亮眼初登場(上)

本月9日由新北市政府主辦「新北市參與式預算市民實踐分享會」,邀請蘆荻社區大學、永和社區大學、台北大學、新店區達觀里等於去年推動參與式預算之四區,新北市新聞局長林芥佑、經發局長施威全以及副市長侯友宜皆到場聆聽。

蘆荻社大以「庶民學習當公民 透過培力拿權力」為主軸,分享在蘆洲區如何將許多難以參與公共事務之族群─如:工時過長者、小學生、高中生、新住民、家庭主婦…等等用盡各種方式培力、陪伴他們進行討論、提案。

圖:蘆荻社大李易昆主任,攝:劉欣恆

其中,「廣徵節電小撇步」提案人王馨璟分享道,由於自己本身對於向民眾說明提案感到緊張,便對著操場上睡覺的野狗練習;「新住民家庭聯合野餐會」提案人房碧玉是新住民朋友,仍上台說明自己的提案,十足勇敢;「全家總動員,單車上路,節電第一步」提案人林美雲也上台向大家分享自己的民主初體驗;現場,「節電達人到你家、種子培訓來共學」提案人林志清也組裝「007箱」,因為他發現大家都不太瞭解電,無法換LED燈管的原因居然是不會換燈管,只好自己花700元手工製作一個007箱充作教具。

圖:王馨璟(上左)、房碧玉(上右)、林美雲(下),攝:劉欣恆

圖:提案人林志清正在組裝007箱,攝:劉欣恆

永和社大則以「生態雙和願景」為主軸,強調社區實踐與公共討論必須落實在日常生活,以擴大參與力量,形成生活型態的綠生活路線。

圖:永和社大張素真主任秘書,攝:劉欣恆

「水水綠-瓦窯溝節電工作坊」提案人張品以泥巴塗身的譬喻解釋中永和瓦窯溝面臨的困境;「節電風火輪」提案人連榮勝以踩腳踏車發電的經驗得到用電可貴之處;「郎尚省」提案人沈賜是則分享為了跟居民面對面溝通、推動節電,逐樓逐戶爬樓梯拜訪,過程十分辛苦。


圖:連榮盛(上左持麥克風者)、張品(上右)、沈賜是(下),攝:劉欣恆

經發局長施威全於兩社大分享結束後表示,雖剛上任經發局長不到一個月,但朱市長指示他三大政策方向,第一是參與式預算,第二是節能減碳、綠色能源,第三是社會企業,強調是進步的理念,更重要的是要逐步落實。最後指出,經發局將會擴大參與式預算的經費,持續推動參與式預算擴大參與。(未完)

圖:新北市經發局長施威全,攝:劉欣恆

2016年4月8日 星期五

【活動特別報導】20160409新北市參與式預算實踐分享會專訪:新北市新聞局林芥佑局長

本次新北市政府於周六(4/9)舉辦新北市參與式預算市民實踐分享會,別於其他同樣實行參與式預算的縣市,新北市將去年執行過的四區:新店區達觀里、蘆洲區、永和區、三峽區(按投票日期排序)重新找回來,並讓每區的提案人現身說法、分享過程中的所見所學與困境,實為特殊,因此本期專訪新北市參與式預算統籌單位─新聞局局局長林芥佑,來了解為何會舉辦實踐分享會。

Q1為什麼會特別強調是「市民實踐」分享會而不是成果發表會?

參與式預算最重要的,是過程中的「討論、凝聚」,而非成果

A1首先考慮到,雖然各區皆已經投票完畢,有些區域已經開始著手實施相關的提案,然而著重的點並不是在「成果」上,而是「過程」。

新北市政府實行參與式預算一直是以「過程」為重,尤其是在過程中的「討論」與「居民凝聚」,參與式預算是一個可以開始讓居民由自己身邊的社區著手,開始重新認識公共事務,擺脫過去將一切政治或是行政問題皆拋給市政府或是里長、不問公共事務的原子化狀態,這是我們的理想與期待。
                                                                                                                       
本著這樣的理想與期待出發,就不會是思考「是否應該要舉辦一次成果發表會」,而是會以「該怎麼讓居民透過活動更加認識參與式預算之精神」為思考的主軸與目的,因此才著手規劃本次活動,並定調為「市民實踐分享會」。

Q2那麼整體的架構和規劃上,市民實踐分享會和成果發表會的內容是否有著很大的不同?

這是以「市民」為主體的活動

A3和以往很大的不同是,這不是一次成果發表,正如其名,這是要讓參與過參與式預算的提案人與執行團隊進行一次「心得分享」。這個過程中,有著許許多多的侷限和困難,但更多的是讓過去許多原子化的居民願意走出家門,開始重新認識社區、認識社會,這些改變與學習,都應該要被大家所看見,更應該被大家認識。

活動當中的分享者,很多都是從對於公共事務毫無體會,透過參與式預算開始重新思考自己與公共事務的關係,還有我們該怎麼透過參與式預算去更凝聚社區來討論公共事務。

部分是難以參與公共事務的族群,如:身心障礙者、新住民等等,他們有著各自不一的困境導致他們的民主條件極為匱乏,然而他們卻能突破重重障礙,不只參與了參與式預算中的討論,有些甚至成為了提案人,將自己對於參與式預算的想法化為真實,這些都非常的特別與難得。

必須一再強調,這個活動真的不是成果發表會,我們也不希望這個活動成為一次成果發表會,就如同許多人的批評一樣,成果發表非常容易落入官僚與形式主義,而且「成果發表」這個詞所代表的主體是「政府」而不是市民,但這個活動的主角、主體是市民的,重點和焦點都應該放在這些難得的市民朋友上。

Q2所以你認為對於參與式預算的推動而言,市民實踐分享會是否為一項非辦不可的活動?

A2沒錯,有兩個非辦不可的原因。

「市民實踐分享會」對市政府起最大的激勵作用

首先,市府舉辦參與式預算以來,市府同仁的工作負荷極大,就算有能全程參與並協助的同仁,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將這些過程進行反省或是總結經驗,這是客觀事實上的困難,而非主觀上的不願意。

舉辦分享會便是一次經驗總結,我們需要從中間去認識、去發現各種我們難以接觸的困境,也是給予我們市府最大的激勵,繼續深思下一步應該要怎麼行動。

「市民實踐分享會」讓參與者與分享者重新認識參與式預算

第二個是,在第一題有說到,我們希望透過這個活動讓其他市民朋友、市府同仁以及參與者更認識參與式預算之精神。另外是我認為,這個活動對於參與者而言,也是一次將自己過去參與的經驗重新認識、思考的契機。

畢竟許多人目前對於參與式預算而言,認知上大多數還是停留在「提案、投票、領補助」的狀態,而不會去反思、去重新回顧這段時間以來「遇到了什麼困難?」、「怎麼克服這些困難?」這些問題其實都是參與式預算中很重要的民主經驗,因為他們是實踐者,他們在第一線接受了各式各樣主觀與客觀的侷限困境,並且利用自己的方式突破了,這是非常重要的!

激發市府與市民共同實踐與推動的決心與動力

再來,將這些經驗總結之後分享,是一次對於市府同仁以及市民朋友的刺激,除了讓市府同仁更認識到為什麼我們要推動參與式預算、為什麼民主討論是最重要的過程外,也讓市民朋友開啟「既然別人可以,我也可以」的實踐動力。

如果我們沒有舉辦這個活動,這些經驗將會付諸流水,市民朋友也就會感覺「這就是個活動過場而已」,這完全背離了新北市實行參與式預算的真正目的,也不利於接下來的推動,因此這個分享會是必要的。

民主,是坐下來彼此相互傾聽、理解

Q4對於參與式預算中相當著重的「民主」,有何看法?

A4直接而言,現在許多人依舊停留在「投票等於民主」的狀態,甚至認為街頭運動和抗爭是民主的常態,不應該是如此的,縱然抗爭是為了凸顯公共問題,出發立意良善,但是這樣的做法對於整個體制、文化並無法進行民主改革,也無法創造更多能讓民眾實質進入參與公共事務的政治空間。

民主,應該是大家要能坐下來彼此相互傾聽、理解,而非相互對立、叫囂,唯有相互傾聽理解,並且有所對話、討論,才能夠藉由討論中去發展彼此的公共智能、公共知能與公共創造,如此而行,我們才能突破當前的民主困境。

期盼更多青年朋友投入參與

我們更期盼有青年朋友願意投入自己所居住的社區進行調查研究,了解自己的社區有和公共矛盾,並自主思考如何凝聚居民進行民主討論,最後將取得的方案以參與式預算付諸實現。

有更多青年朋友的加入,市政府對於參與式預算的推動才能更積極,讓民主討論成為社區的日常、習慣,並發展出一套自治、自理社區的藍圖,這才是實質創造民主參與的政治空間,這也才是對於台灣民主的新進程。


最後,敬邀大家本周六(4/9)來板橋435藝文特區的枋橋大劇院,大家一起坐下來聆聽不同區的實踐經驗,當天我們也將有網路全程直播,讓沒辦法到場的朋友也能共同在網路收看聆聽,謝謝大家。

2016年4月7日 星期四

【人物專訪】2015年永和區參與式預算提案人(二):學淵

在參與式預算中,其實許多人的提案多數是以改善、增加設施、器具、空間為主,即為「硬體工程」,由於硬體工程是最直接可以被觀察到、感受到的「變化」,也容易使人想像、理解、有感。

這並非是壞事,但另外有一小部分的提案者卻反其道而行,認為應該由活動、文化氛圍的營造下手,使人群能永續聚集、討論、組織化,也正是所謂的「軟體工程」,這樣的軟體工程的時間通常需要花費比硬體工程更長的時間,去突破各種社會結構、地理環境以及利害關係,才能做出一個良好的軟體工程。

本次的受訪者:林學淵大哥,是綠色陣線協會的成員、新北市低碳社區規劃師,也擔任過永和社大「永續生活經濟學」的授課講師,在這次永和區節電參與式預算中,他們的提案是以訂定「新北市低碳城市節電自治條例」公民會議的「節能節電強棒出擊」。

以自治條例作為引動討論之點

為什麼會是以自治條例作為提案呢?林大哥說,早在周錫瑋先生擔任台北縣縣長時,當時的環保局就已經有實行所謂「低碳社區改造補助要點」,針對社區要進所謂的綠色改造,舉凡包含照明、空調、用水、能源開發或是其他可以達成節能減碳效果的社區,都可以向環保局申請補助。

圖:林學淵大哥,攝:李元鈞


過去因著這個政策,許多社區或公寓大樓管委會透過將自身公共設施中原本用電量極高的電器、馬達、照明等關閉或進行更換,已立即可見之節電效果換取補助獎金,縱然對於節電有著顯著之貢獻,然而對大部分居民的真實觀念上卻沒有真正改變。

這是困難的,但也確實該被討論,並且重新認識節電之精神與真正用意。在如此設想下,林大哥決定提出節電自治條例這個提案,希望透過三場自治條例的公民審議會議來討論、思考、發想,並藉由制定節電自治條例去進行相關的鼓勵與規範,期望讓部分耗電量大的社區開始能主動改善。

還給市民真正的討論主體

更別於以往的是,這場審議會議的主角將不會以長期為環境發聲的環保團體為優先參與者,而是以利害關係人為主體,也就是永和區耗電量最多的用戶:百貨業、服務業、餐飲業,將他們納進討論的參與主體。

「否則就會變成同質性過高、一言堂的狀況,沒有辦法讓大家將各自的立場與意見表達出來,這反而不利於對話,更違反參與的精神。」這是林大哥所思考的點,而這樣的點正好與參與式預算之民主目的不謀而合,因為在各種不同的議題與社會面向,總有著專業與菁英,或是對於語言與論述極為熟練的公民,然而,這樣的公民實為少數,而這些少數的公民恰恰卻很少能帶動現場討論,反而無形之中壓制了那些無話語權、無論述能力的人們,因此這樣的考量確實有其道理與值得肯定的地方。

唯有對於「人」的參與狀態下手,才能使參與式預算有效推動

實行的狀況雖然依舊未知,但面對如此龐大的利害關係人,並且要讓討論的內容與對話達到一定的品質與順暢,前期的準備工作必然需要細緻與綿密,參與式預算之推動工作必然也需如此,如果無法營造出一個可以讓人順利的交流、對話、溝通的場域和氛圍,那麼再多的人參與、再多的意見被表達,也都是無法凝聚大家的。

這些努力,便是為了喚回大家重新認識節電議題,並且藉由此去重新進行關係上的聯繫。這種軟體提案在參與式預算中是不可缺少的,而且甚至應該要更確實的執行與分析,才能夠讓「軟體」能夠永續發展、穩定擴建,正如同我們的節電政策一樣。這樣的做法,其他的方案也應該要有所參考與學習,思考、分析、調查研究,才能讓參與式預算成為真正往民主道路的基石,而非只是一次性的補助。

2016年4月5日 星期二

【活動宣傳】20160409新北市政府參與式預算市民實踐分享會

本報最近幾期皆以人物專訪為主,但他們每一位受訪者的經驗都沒有辦法以簡單的文字描摹,本報在此誠摯邀請大家參與本周六(4/9)由新北市政府主辦的「參與式預算市民實踐分享會」,前幾期所專訪的芷昀、桂哥、立祥、冠怡、倩如、張品...等人,都會在當天和大家進行困境與心得分享,在此歡迎各位讀者踴躍參加。


【人物專訪】2015年蘆洲區參與式預算提案人:美雲

很多人,或應該說很多參與政治、社會運動的人常常會說:「很少人願意實際參與。」這無論是參與式預算還是很多事情上面,同樣都有著這般困境。那那些不願意參與的多數人通常是什麼樣貌呢?

現實的表層難以突破

首先,由於工時很長,導致很多人一下班就精疲力竭,僅僅願意在網路上與人「運動」,但卻很難和身邊周遭能碰面的人進行互動,如果是以家庭代工或是看護工作等等只能於「室內」工作的人就更難。

其次,是長期以來原子化的關係阻斷,使得人們相互交流、理解、溝通、互動的意願與頻率匱乏短缺,在加上很多以傳統或是個性等等先天、後天原因,使得這樣的原子化狀態更為鞏固。

這邊僅僅只是很淺層表面的去描繪這些難以動員的群眾樣貌,縱然只是淺層表面,卻已經讓許許多多的運動者與組織者悲觀、放棄,甚至攻擊這樣的人們。然而在這次參與式預算中,執行新北市節電參與式預算的蘆荻社區大學以他們「草根」的精神,將很多難以動員的群眾開發了出來,本次的受訪者:美雲姐,正是其中之一。

從獨身的車衣房走出成為提案人

美雲姐原本是雲林人,12歲便離鄉背井來到蘆洲當車衣學徒,至今仍在自己獨居的房中車著女衣,47年來一往如昔。「現在市面上很多女衣都是我們手工車出來的呢!」美雲姐自豪地說著,歲月雖然讓她的臉龐不再年輕,然而那樣對於工作的付出與熱誠,卻也使她爽朗、活力十足。

圖:美雲姐,攝:李元鈞

「每天工時至少12小時,而且因為車衣服的聲音總是很大聲,所以我通常都是早上車衣服,半夜開始剪裁,才不會吵到鄰居。」12小時,這是驚人的超長工時,美雲姐卻能持續47年這般的生活,而只用「因為我比較笨拙,沒辦法轉換跑道」的一句話輕描淡寫。

這樣的人,到底是怎麼知道、甚至願意參加參與式預算,還提出案子的呢?美雲姐毫不諱言:「我是被里長拐來的!」她笑了,或許是在笑著自己當時怎麼那麼傻,一個從來不太會主動和鄰居溝通,也嫌少看電視的她,竟然會被里長和里長夫人幾句話「誘拐」。

可是,就算是被里長「誘拐」來參加活動,應該也能夠隨時離開,或是不需要成為提案人吧?「這是蘆荻社大的用心和努力,雖然有點半強迫啦。」美雲姐又笑了,或許如果沒有執行單位主動在一旁協助這些原子化居民,美雲姐可能也會繼續回到一個人的家中,繼續車著女衣,沒有動力更沒有機會成為提案人,更不會在這侃侃而談自己的參與經驗。

轉變成真正的公民,從一個小動作開始

提案總是讓許多人退卻,因為很多關於方案名稱如何讓人一目了然,或是方案的凝聚與執行,這些都需要進行很多次大小不一的討論會議,「我喔,每次開完會都有很多疑問,但我有個小技巧,每次只要我在車衣服或是剪裁的時候想到什麼新點子,我就會馬上把筆記拿出來寫,這樣至少我不會忘記。」雖然未能親眼看見那些筆記,但這樣的精神與行動,是真正體現了一個原子化的人逐漸轉變為公民的徵兆。

美雲姐這組的提案是以他們里的腳踏車巡守隊為發起,邀請大家假日帶著家人朋友一起離開家裡,騎騎腳踏車、逛逛蘆洲,不只能節電、更能認識朋友,「為什麼現在耗電越來越大、天氣越來越極端?因為大家都窩在家裡不願意出來啊,只要窩在家就會需要用電,既然如此,只要把人從家裡帶出戶外就好啦!」

「現在節電的議題非常重要,畢竟像是核電這種用電議題,真的應該要讓全國都關注,畢竟社會需要用電,可是核電那麼不安全,該怎麼從自身做起,又該怎麼讓社會開始討論,都是我們所有人的責任。」美雲姐的這番話,已經將參與式預算真正的目的以自身的體悟表現出來,參與式預算,正是為了將這群民主條件匱乏的群體培力成關注社會、關注自身周遭的公民,並捲動更多人參與,促成真正的民主。

美雲姐做到了,然而,還有更多像美雲姐這樣的人還沒有被開發出來,這正是參與式預算未來的課題,更是最重要的指標,如果有越來越多人能夠像美雲姐一樣開始利用自己瑣碎的時間投入參與,慢慢地慢慢地從小問題關注,這個社會真的將有所改變。

2016年4月2日 星期六

【人物專訪】2015年永和區參與式預算提案人(一):張品、蔭淥

近幾年來,天氣越來越極端,下雪、低溫、秋颱、炎夏、短春、暴雨,這是我們現在面對的氣候現象,無論是繁華都市還是傳統農村,熱島、空污都讓環境越發惡劣,這些問題很一大部分的原因,便在於我們的發展和發電。

越發展越生病的瓦磘溝

坐落在新北市永和區與中和區的一條河川:瓦磘溝,同樣在目前飛躍的發展下,從過去「魚蝦之流」成為了「垃圾之溝」,除了許多人將垃圾丟棄於此,每至豪雨季節,瓦磘溝便因河川阻塞而暴漲、淹水,致使防堵水患的水泥堤坊越砌越高,原本應該是乾淨的青綠溪流,就這麼被水泥與垃圾填滿。

「人啊,如果在他的皮膚身上覆蓋住泥巴會發生什麼事呢?」本次的受訪者:張品大哥對我提出這個問題,「身體會開始發熱,因為無法排汗,毛細孔也被堵塞,之後就會發燒、生病。瓦磘溝便是如此,中、永和亦是如此。」

這不只是環保議題,更是社區矛盾,除了環境髒亂,溝渠周邊的停車問題更是嚴重影響行人安全,「要讓人好好地沿著瓦磘溝走一回,都是步步驚險,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遇到急著臨停的汽機車。」另一位受訪人:瓦磘溝願景行動社社長張蔭淥訴說著瓦磘溝沿岸的隱憂。

找回小河之路佈滿崎嶇現實

藉著本次永和區的節電參與式預算,瓦磘溝願景社提出了「水水綠-瓦磘溝節電工作坊」,希望藉由舉辦節電的說明會與工作坊,重新凝聚瓦磘溝沿岸的里民,並開始重視這條溝渠與社區的關係。他們兩位原本都是普通的上班族,因為好幾年前參加了永和社大所舉辦的123社區種子講師培訓課程,開始投入社區,並在因緣際會下,參與了一個關於瓦磘溝的出書計畫,完成了《我家後巷有小河:瓦磘溝的前世、今生與未來》這本書。


圖:張品大哥(左)與蔭淥社長(右),攝影:李元鈞

張品大哥與蔭淥社長雖然都不是瓦磘溝沿岸的居民,但同為永和社大瓦磘溝願景社的成員,提案上便是聚焦在如何引起居民重新關注瓦磘溝,並開始藉由綠化、重塑生態圈等方法,來達成減碳節電的效果。這與參與式預算的初衷:「重新認識、凝聚社區居民參與公共事務」是一致的,但推動過程中仍然備受阻礙與困難。

蔭淥社長分享道:「原先我們預期的是,這個案子可以吸引到瓦磘溝沿岸的里長,藉由他們來去動員里民,這是我們在提案時所預想的狀況,然而現實並非如此,許多里長都認為這個提案沒有用,甚至認為他們能動員的里民只有老年人口,這些老年人口能夠討論什麼呢?」這些反應,確實是現在社會上普遍的現象,除了里長對於里民參與公眾討論的否定之外,基於各種考量下而無法配合的情況,再再都成了凝聚居民與公共討論的阻礙。

以親自拜訪和轉化語言重建民主橋梁

「原本的期待,再跟每個里的里長拜訪過之後,真的是被打醒,我們一開始真的太過理想了」張品大哥說,「不過,我們至少做到了拜訪每一里的里長,並且親自去了解他們的情況,這樣的調查與認識是非常重要的地基,也為我們現在的規劃更加符合現實。」

當然,阻礙不是只有里長的問題,在說明會上的工作分配,也是一大考驗。「一般的志工對於參與式預算的理解,是很難和完全沒接觸過的居民說明的,因為居民對於理解參與式預算這個東西,需要簡單易懂的語言和技巧去,讓民眾簡易的吸收、理解,進而對話。但這些功夫除非是全程參與的人,不然溝通真的非常困難,連我們去找里長溝通,里長都不一定瞭解,更何況是居民?」

然而正是這樣不斷的嘗試溝通,讓這兩位提案人開始學習更加簡單的語言、更加易懂的概念,為的就是使民眾開始願意走出自家冷氣房,重新關注這條被眾人嫌棄的溝渠。

綠色之夢如何實現?認識、參與、民主討論

訪談的最終,張品大哥分享著他們未來希望怎麼改變瓦磘溝,讓這條被覆蓋垃圾和水泥的溝渠能重回過去青綠之溪,如何讓人們能永續保護這條可以改變環境的溝渠,回到那片生機盎然的青春。

他說,這是一個夢,一個綠色的夢,希望這個夢有一天能成真。而參與式預算也在做著一場民主的夢,期待人們能夠藉由參與式預算重新認識公共事務、重新建構人與人的關係,但是,我們並不希望這些美麗的夢只存在於腦海中、存在於文字裡,他們都應該被實現,更應該被實踐,透過民主、透過討論、透過認識,這才是參與式預算真正的用意,更是將夢轉為現實的途徑,縱然崎嶇,但越多人的參與,眾人齊心協力,這些夢,必然會成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