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6日 星期一

【人物專訪】參與就是學習!一所給學生真實公民課的高中:三民高中─訪問凱仁、偉誠、昭綮、奕珏、沈美華校長(下)

校長沈美華則是持續站在積極鼓勵的一方,面對這群學生,校長本身自己最關心的是「學習」,課業固然重要,但貼近自己的生活環境、連結更多人與人的關係,「這何嘗不是一種學習呢?」

已在教育界服務多年的沈美華校長,其實去年八月才剛上任,也是第一次聽說參與式預算,經過蘆荻社大的活動邀請與說明後,她開始著手思考,該如何讓老師和學生們動起來,一起來進行這場民主學習。

圖:沈美華校長,攝:李元鈞

有參與就會有成效

「參與式預算算是公民議題,對於學校而言,當然應該可以結合課程來進行推廣與認識,不過去年很可惜,因為大部分的課程都已經在前一學年訂好了,所以這學年要調整課程很是困難。」沈校長說,但是有參與就會有成效、有學習、有思考,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沈校長便換了一個方式,找了其中一個班的班導,請他推薦班上同學參加,整個推動才開始邁向第一步。

「其實,透過這樣的議題討論與參與,外部也有資源協助,這樣的過程是會讓一個孩子成長的。」這是沈校長最在乎的,或許也是如此,所以沈校長非常積極鼓勵學生參與這場新北市的民主實驗。

參與式預算本身重要的內涵便是民主,在校外,大家可以透過公共問題的討論學習民主,不過在校園推動,和在社區內推動都同樣面臨相同的矛盾:「難以參與」。

參與,就從身邊事物開始關心起

在校內,學生多以升學為重,即便校內大力地鼓勵動員,許多學生還是會先以課業為重,和一般人一樣,也很少關注周遭環境與人事物,怎麼辦呢?沈校長有一套自己的方式:「我常常鼓勵孩子要去關心自己身邊周遭環境與事物,無論校內校外都是。既然要關心,那應該可以從校內開始,所以我今年開始就有鼓勵高三的畢業生,在畢業之前針對校園環境去觀察、調查,並提出具體的改善方案。雖然因為首次舉辦,大家也都尚未有這些概念,參與的班級僅僅一班,但他們提出了相當好的提案:『改善、美化三層樓的盆栽』。從這種身邊的小事開始提升他們的認識,才能將越來越多人捲入。」

參與式預算不也正是如此嗎?透過問題的發現、調查,再經過討論、思辨,最後具體化這些方案,從這個過程中慢慢將更多人帶入,提升更多人對於民主的認識,社會上的推動是如此,校園也是如此。

不能只是知道,還要有行動

這一路下來,沈校長以凱仁在週會分享的一句話作為感想總結:「你不能只是知道,你還要行動,行動了才會開始思考。」雖然參與式預算無法立即見效,大家都還在摸索學習,但沈校長仍然希望能夠將參與式預算納入課程,並藉由實際的參與、討論、提案,更進一步地去帶動校園,這就是「行動
」的開始。她也期許新北市的參與式預算能越發進步,更多人參與、更多人行動,我們真的才能逐漸向民主邁進。


(全文完,採訪時間:2016/05/20;採訪/撰稿:李元鈞。感謝三民高中凱仁、偉誠、昭綮、奕珏、沈美華校長撥冗受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