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台北市松山區舉辦了一場參與式預算進階培訓課程,然而這次的培訓課程與台北市其他區所實行的流程有所不同,嘗試以更開放的方式討論,並將討論主旨(theme)設定為「你好、我好、共好」的主題。
上課的老師正是松山社大校務發展委員林邦文老師,我們特別專訪林邦文老師,來一窺林邦文老師心目中的參與式預算,以及「你好、我好、共好」的社區想像。
上課的老師正是松山社大校務發展委員林邦文老師,我們特別專訪林邦文老師,來一窺林邦文老師心目中的參與式預算,以及「你好、我好、共好」的社區想像。
1.您認為參與式預算推行的重點為何?目的又是什麼?
答:這要看你站在什麼角度看,不同角度,觀點與重點都會不同,譬如說從政治治理或公共行政的角度上,參與式預算就是一個政策工具,用意在於減少政治菁英主導一切、弱勢被排擠的狀況。
圖:林邦文老師,攝:李元鈞
從民主的角度看,參與式預算強化了政府對於民眾的回應,因為在推行過程中,政府可以知道民眾想要的是什麼東西,而居民也可以直接表達有何需求;另一方面,現在許多政府都在提倡透明化,參與式預算便是藉此讓民眾認識我們政府的財務實情。
參與式預算是「住民培力」、「社區自決」與「社區營造」
而我個人則是比較站在的部分,也是我所認為參與式預算的重點:「住民培力」、「社區自決」與「社區營造」。以台灣目前的狀況來講,若區公所能好好進行培力,區公所將能變成另類的社造中心來進行社區營造。但在進行社區營造前,里幹事的工作要先減少冗事,如松山社大原本就有經營社區,所以我先請松山社大將過去做的松山33里的資源調查及社區特色,給里幹事整理更新資訊,這就是先做好社造ABC─社區資源盤點。
我過去曾幫台北市社會局人團科的社區營造課程上課,這次參與式預算課程的學員中,有一部份就是曾上過我的課的學員,我想,社大的資源有限,而市政府將松山區的參與式預算交給松山社大來辦,所以把這群人凝聚起來是我的初衷,因為這群人是有想法的。
圖:5月29日台北市松山區參與式預算進階培訓課程,林邦文老師提供
而這群人跟著我一起上完台北市參與式預算初階、進階課程之後,未來他們在松山區的提案如果成功,我很希望他們能夠凝聚社區內部更多的人,成為社區自治組織。我們台灣在法治觀念這一部分其實還有很多教育空間,參與式預算更是如此,因此我不認為馬上會有很多市民了解、認識參與式預算以及推動的真實用意,多數都是被盲目動員,台灣如果想成為像一些參與式預算創始國家(例如巴西)那樣子的話,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2.為何會設定「你好、我好、共好」為實務演練之主題?
參與式預算應嘗試多元的人際互動連結
答:基於我上面說的原因,而且我希望讓參與式預算的精神進入社區,雖然這很困難,可是如果先找出一群人去攪動原本靜如止水的社區,透過「你好、我好、共好」的自助、互助連結,社區是會開始有民主漸進的。
剛剛就有學員問我,是不是應該先去拜訪自己社區的里長?我說當然可以啊,去尋找不同類型、不同想法、不同階層的人,去互動去交流,這就是一種連結。否則一個人永遠待在同溫層中,某種程度上也是被另外一群人把持,更是把自己關在某種假象的象牙塔中,這就是過去社區營造的問題。
用這種開放式的方式進行互動,能夠邀請更多不同背景的人來參與,我甚至會希望區公所的人一起進來、加入討論,里長也好、議員也好、議員助理也好,這些人才能真正看見民眾需求,大家也才能透過更多不同的視角與觀點釐清、整理、凝聚出對於社區的想像。
剛剛就有學員問我,是不是應該先去拜訪自己社區的里長?我說當然可以啊,去尋找不同類型、不同想法、不同階層的人,去互動去交流,這就是一種連結。否則一個人永遠待在同溫層中,某種程度上也是被另外一群人把持,更是把自己關在某種假象的象牙塔中,這就是過去社區營造的問題。
圖:5月29日台北市松山區參與式預算進階培訓課程,林邦文老師提供
用這種開放式的方式進行互動,能夠邀請更多不同背景的人來參與,我甚至會希望區公所的人一起進來、加入討論,里長也好、議員也好、議員助理也好,這些人才能真正看見民眾需求,大家也才能透過更多不同的視角與觀點釐清、整理、凝聚出對於社區的想像。
3.對於台北市參與式預算,您有何期許與建議?
公部門、NPO、居民缺一不可
答:我認為小項目的預算、貼近居民日常生活的項目可以先成為台北市參與式預算的重點,但大爭議的案子,如社會住宅、社子島、三井倉庫…等等,我認為就不適合。目前市民距離真正的「公民」還有很大一段距離,不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的做,慢慢地培養起公民意識,將非常容易偏差失足。
而參與式預算要成功,或說做出一些成績,我認為有兩個部分要做。首先是公部門要釋出資源,錢反而不是重點,重點是其他的資源可否開放、分享;第二部分是一些NPO(非營利機構)要參與、協力,這些NPO組織是有想法的、是能與社區連結的、協助弱勢發聲,而社區內的NPO本身是要負起串連、培力社區的責任。
但目前的問題是參與式預算的執行,台北市政府與NPO至今都沒有進行實質的對話,沒有跨局處的管道去通知協會來參與活動,這是相當可惜的,這應該可以透過副市長或是研考會這樣的行政高度去介入處理,甚至是成立一個同樣階層的專責機構來處理,我期待台北市政府擁有這樣的思維來推動,這樣參與式預算必定會有所成績。
圖:5月29日台北市松山區參與式預算進階培訓課程,林邦文老師提供
而參與式預算要成功,或說做出一些成績,我認為有兩個部分要做。首先是公部門要釋出資源,錢反而不是重點,重點是其他的資源可否開放、分享;第二部分是一些NPO(非營利機構)要參與、協力,這些NPO組織是有想法的、是能與社區連結的、協助弱勢發聲,而社區內的NPO本身是要負起串連、培力社區的責任。
但目前的問題是參與式預算的執行,台北市政府與NPO至今都沒有進行實質的對話,沒有跨局處的管道去通知協會來參與活動,這是相當可惜的,這應該可以透過副市長或是研考會這樣的行政高度去介入處理,甚至是成立一個同樣階層的專責機構來處理,我期待台北市政府擁有這樣的思維來推動,這樣參與式預算必定會有所成績。
(採訪時間:2016/05/29;採訪/撰稿:李元鈞。感謝林邦文老師撥冗受訪。)
關於台灣民主進一步電子報第四十七期〈【人物專訪】「你好、我好、共好」的參與式預算─專訪林邦文老師〉之道歉啟事
6月13日,本報於第四十七期發布〈【人物專訪】「你好、我好、共好」的參與式預算─專訪林邦文老師〉一文,未經林邦文老師過目同意,而擅自發稿,致生文誤,實屬本報之重大錯誤,特發此刊期向林邦文老師致歉,並修正文章內容,感謝林邦文老師不吝指正。
懇請讀者見諒,並再次向林邦文老師致歉。
關於台灣民主進一步電子報第四十七期〈【人物專訪】「你好、我好、共好」的參與式預算─專訪林邦文老師〉之道歉啟事
6月13日,本報於第四十七期發布〈【人物專訪】「你好、我好、共好」的參與式預算─專訪林邦文老師〉一文,未經林邦文老師過目同意,而擅自發稿,致生文誤,實屬本報之重大錯誤,特發此刊期向林邦文老師致歉,並修正文章內容,感謝林邦文老師不吝指正。
懇請讀者見諒,並再次向林邦文老師致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