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唐人4月28日報導,紐約布魯克林日落公園2016年參與式預算投票結果出爐,投票人數最多的五個項目將獲得撥款,並在今年年內開始實施。紐約實行參與式預算至今約5年,到底紐約的參與式預算跟台灣目前的實施有何區別呢?
一、實施時程比台灣長
紐約的參與式預算實施時程如下:
a.第一階段為社區群眾聚會,期程為九月到十月。
b.十月到十二月是代表會議,這段期間,代表負責把社區群眾聚會的想法發展成形,並取得專家與市議員的助理之支持。
c.隔年二月到三月,代表將他們的提案進行社區報告,並做最後的修正。
d.三月進行投票
e.四月之後則由市議員將議員特別款提出執行計畫,並包括勝出的參與式預算計畫,兩者皆由市民監督與評估計畫實施。
從實施過程來看,紐約參與式預算從討論到投票的時程進行了整整七個月,而台灣目前普遍的情況皆是以四至六個月為主。
二、實施過程中,關注在於程序
而對於整個實施過程,最後的投票程序,甚麼樣的人去投票;以及參與式預算的投票程序,有沒有讓平常比較沒動力參與一般選舉投票的經濟弱勢、移民、少數族裔、不講英文的社區住民更願意參與投票,是他們所關注的。
三、款項由議員配合款支出,金額多過台灣
台灣目前由議員之工程配合款所實行的參與式預算,僅新北市新店區達觀里一案,由新北市國民黨籍市議員陳儀君提撥60萬元,交由達觀里里民進行討論、投票。
而紐約參與式預算是由市議員從議員配合款支出。一個議員的配合款有500萬美元,每一區只有一位市議員(單一選區制),而實行的金額至少是100萬美元(約新台幣3200多萬元)起跳,目前共有28位市議員投入。
四、擁有明確的目的:開拓弱勢族群的政治管道
紐約的參與式預算相較於台灣而言,有著更顯著的意義目的,在於「開拓弱勢族群的政治管道」,這些弱勢群體包含:窮人、新移民…等等,希望透過參與式預算開拓這些群體參與政治的管道。
更多關於紐約參與式預算的介紹與實際執行的狀況,推薦閱讀中研院政治所副研究員徐斯儉、台北海院通識中心助理教授吳建忠在4月21日於端傳媒發表之〈為窮人賦權:帶著台灣問題意識,直擊紐約市「參與式預算」〉一文。
〈為窮人賦權〉一文除了詳盡介紹紐約參與式預算外,還有兩位學者將這些經驗反饋回台灣參與式預算的實行狀況,進行更多反思與發想。到底台灣參與式預算的目的究竟是什麼?而我們執行過程中所帶著的意識是什麼?〈為窮人賦權:帶著台灣問題意識,直擊紐約市「參與式預算」〉一文都將解答。
相關新聞連結:
1.
〈為窮人賦權:帶著台灣問題意識,直擊紐約市「參與式預算」〉(端傳媒)
2.
日落公園參與式預算投票結果出爐(新唐人)
3.
紐約「參與式預算」投票 市議員吁民眾參與(大紀元)
4.
市議會多選區醞釀參與式預算 議員代表呼籲華人積極參與(大紀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