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6日 星期六

全面徵求:我有問題想問你─陳儀君議員

上一期電子報,我們整理了新北市新店區達觀里實行參與式預算的新聞與評論。而當中,新北市國民黨籍議員陳儀君為推動的重要角色之一。

而本報將於近期開啟全新專欄「我有問題想問你」,將會訪談各式與參與式預算相關之人物,本專欄第一期之訪談對象為陳儀君議員,在此,我們亦徵求閱讀者們向陳議員提問,我們將會整理之後一併刊出。

想提問的讀者們,請來信至本報信箱:twdletsgo@gmail.com主旨請設為「我有問題想問你」,本次問題徵求之截止日期為10/1,請大家踴躍來信喔。

再次附上上期之新聞與評論整理,方便大家閱讀。
------------------------------------------------------
新聞相關:

2015/5/15 達觀里參與式預算消息公布

2015/5/16 進行參與式預算說明會

2015/7/14 新店區公所通過提案審查

2015/8/17-23 公開陳覽提案內容
2015/8/22 舉辦提案說明會

2015/8/24-30 進行票選、投票、開票

------------------------------------------------------
評論相關:

參與式預算就是「開放」居民參與?

許多政府與國家實施的參與式預算,在面對居民或是進行組織工作時,常常會有著一種態度,叫做「政府開放居民參與」。 何謂「開放」居民參與呢?就是只提供居民機會與權利,並被動的等待居民參與,這正是自由主義式的做法,我們舉列,台中市政府舉辦之參與式預算中,該工作團隊實行了「客廳說明會」之作法,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工作方法,透過工作團隊前往申請居民家中進行參與式預算之說明,這給了工作團隊與居民接觸的理由與機會。然而這個客廳說明會之舉辦方式,卻是必須由居民「自己主動」打電話去申請,而非工作團隊「自己主動」拜訪居民舉辦客廳說明會。 除了工作團隊人力有限與實行範圍過大所導致的問題之外,最重要的根本問題在於,台中市之參與式預算推行工作並沒有提供每一位居民完全充分知情,也並沒有製造出讓居民有動力、有能力去行使他們權利的條件、環境、資源和居民之間的關係。 那麼,到底政府與工作團隊應該要採取什麼態度呢?便是主動、用力,且完全不間斷的創造、提供人民實踐參與式預算的條件、環境、資源、居民之間的關係,使每一個人皆有動力與能力進行實踐,逐漸成為真正的政治主體。 要這麼做,必須且必定要長期的教育人民。民主參與這件事,本來就不只是公民權利而已,更是不可逃避、推託之公民責任。倘若只是「開放」居民參與,其參與率、參與度肯定低落,而且極為容易被少數團體或是既得利益者所把持、壟斷。

2015年9月12日 星期六

全台參與式預算首例─達觀里重點新聞與評論整理

今年五月十五日,新北市國民黨籍市議員陳儀君將從市府爭取而來的60萬元預算,以參與式預算的方式給予新北市新店區達觀里的全體里民規劃、提案、實踐用。本報特別整理一系列新聞與評論供讀者閱讀,以便讀者迅速了解達觀里推行參與式預算之現況。

------------------------------------------------------
新聞相關:

2015/5/15 達觀里參與式預算消息公布

2015/5/16 進行參與式預算說明會

2015/7/14 新店區公所通過提案審查

2015/8/17-23 公開陳覽提案內容
2015/8/22 舉辦提案說明會

2015/8/24-30 進行票選、投票、開票

------------------------------------------------------
評論相關:


參與式預算,是翻轉公共治理之第一歩!


長期以來,以「政府為公共治理的主體、人民做為政府治理受體」的慣性思維,像牢獄一般,禁錮了民選首長與公務員的治理意識與方法,也連同桎梏了人民參與公共治理之動力、潛能、創造力,導致了台灣社會總體公共心智的不發展,以及人民對政府看似永恆、必然的不滿!

而參與式預算,正是要破除上述的禁錮與桎梏,使政府與公務員發現人民蘊藏著無窮無盡的公共治理潛能,並且主動開發、善用;而人民經由參與式預算的實踐,逐漸地培力(EM-POWER)了自己參與公共治理之動力、信心、能力及公民責任感。透過參與式預算,使這兩方跨越了既有固化的界線,相互同理、交流、溝通、對話,進而建立兩者協力治理的夥伴關係。

人民與政府協力治理,目的是在使人民與政府兩者潛能之相互激發、培力及解放,並將兩者潛能有組織地、有戰略地匯聚起來,總合起來,這是公共治理之新挑戰、新方向!

2015年9月5日 星期六

對台中試行參與式預算之觀察與諫言(一)



今年八月四日,台中市正式實施了第一個由政府推動的參與式預算計劃。距離市長林佳龍於四月所召開的記者會,不過短短的五個月的時間。雖然此次僅是試辦階段,也僅於中區一個區試行,但足以看出林佳龍市長的推動參與式預算,擴大更多市民參政的野望。

參與式預算,自1989年巴西工人黨在愉港開始推行後,不到短短的30年,就成為都市治理、民主深化的代名詞,全世界迄今有近1,500個都市實施。然而,對台灣而言,仍然顯得陌生。因此,當我們為林市長的魄力與行動力感到讚嘆時,也不禁對試行的質與量,報以更高度的關注與期待。

故而,我們也對目前試行之參與式計畫,提出一些觀察與建言,希望藉此能夠讓台灣的民主深化走得更加穩健:

觀察一:說明過份著重提案流程,忽略參與式預算精神之闡述

從 美國學者包柏提出強勢民主的概念後,引發許多人重新探討什麼樣才是民主的真諦。在主張參與式民主的學者眼中看來,民主不僅是一種政治制度,更是一種生活方 式,選舉不能代表民主的全部,更不反映民主的實質,自由和個人的發展只能依靠公民在社會和國家事務中直接地不斷地參與才能實現。

「參與式預算」無疑的就是在這樣的政治思潮中誕生。故而,參與式預算最基進的精神,是在於重建民主的定義,建立新的公民參政的可能。其次,則是藉由激發民眾參與公眾事務的動力,進而達到校正政府施政與民眾真實需求之間的落差。

比較可惜的是,目前台中市政府所試行之參與式預算,不管是目前廣發的傳單,或者是周一到周五早上於中區公所舉辦的「工作坊」,大多僅停留在宣導如何提案以及活動流程。對於參與式預算之精神,以及刺激民眾思考社區所面臨的困境,民眾如何「揪團」參與……等討論,都非常缺乏。

因此,在這樣的狀況下,整個參與式預算的活動設計,很容易讓民眾聯想到「這是不是另一種型式的標案,是不是該找專家參與?」,或者,把思考的心力集中在思考「100萬可以做什麼」,而不是去思考:「為什麼要有參與式預算?」、「社區目前所面臨的主要困難是什麼?」、「我們如何面對社區的困難?」、「我們能不能用這筆預算來解決社區困難」……等問題上。

因此,這樣的作法,就技術層面來說,的確完成了參與式預算的程序,但就實質上來說,卻可能產生與其精神相背離的狀況。

觀察二:缺乏促進民眾公共討論的設計

在許多探討「參與式預算」的文章中,各個實施參與式預算的城市,普遍面臨的問題即在於參與意願的低落。因此,如何面對這樣的難題,就成為推動參與式預算首要思考的問題。

以中國浙江溫嶺為例,就有先召開民主懇談會的作法。透過民主懇談會,讓民眾瞭解、參與,進而逐漸凝聚對社區問題的共識,以作為審議預算的基礎。

然而,在台中市政府目前於西區所試行的參與式預算中,工作坊的設計僅是被動等待個別市民問詢。 客廳說明會勉強是一種主動出擊,但除客廳說明會外,幾乎沒有其他促進市民公眾討論的設計。這也使得民眾參與意願無法有效拉高。

此外,不同社群間,對於社區所共同面對問題的看法與解決方案,必然有所不同。因此,應該要能夠設計足夠多的討論機會,讓不同社群的聲音,可以相互激盪、甚至 辯論。而目前,僅在第二階段設有一場「住民會議」可以提供這樣跨社群的討論機制。如此一來,不管是討論的質與量,顯然都有所不足。



(待續)


【發刊詞】台灣民主進一步

就全世界範圍,已有一千多個城市實施「參與式預算」,而台灣,遲至今年,方於新北市與台中市悄然上路,不得不承認,就參與式預算、參與式民主,台灣屬落後國家,而且,比對岸之中國落後。 本電子報之發行宗旨有三:

一、以『基進民主』之立場,探索參與式預算於台灣之理論與實踐路線,及實務工作方法。

二、通過不斷調查研究,深度檢視台灣從中央至地方各政府推行參與式預算是否符合『基進民主』之原則,我們希望,經由深度檢視批判,促引各政府朝『基進民主』之方向良性競爭。

三、推動參與式預算入法,於《預算法》增訂參與式預算之專章,將參與式預算之核心精神、基本驟、人民參與率/度之下限及參與式預算金額佔各政府預算比例之下限,予以法定化,當然,我們也推動各地方議會,完成比中央更基進民主之參與式預算地方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