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1日 星期五

【讀者投書】讓人民參與規劃,比爭取經費更有功

【讀者投書】
 讓人民參與規劃,比爭取經費更有功




文■周芊語(斗六市民)


前陣子,斗六在地的臉書社團上面,不時可以看到斗六市公所和立委劉建國雙方吵得不可開交。因為,斗六市公所計畫在斗六成大醫院附近新建一棟「斗六市多功能老人社會福利大樓」。這原本是件好事,不過呢,「建設經費是誰爭取到的」這個問題卻引發了一波文宣戰。


爭取建設經費當然是很重要,但是,無論功勞是誰的,身為市民更關心的是,未來老人福利大樓落成啟用後,有多少銀髮族長輩們能夠真正經常前往、充分善用這份好不容易爭取到的公共資源?


老人福利大樓的服務對象,無疑是銀髮族長輩,不過斗六市的阿公阿嬤們恐怕還有很多人完全不知道這項好消息。因為到目前為止,「預計新建老人福利大樓」這件事似乎只能在網路上查到幾則相關報導,可是,絕大多數的阿公阿嬤都不擅長使用網路來查資料,怎麼有辦法知道這個未來的好去處呢?

況且,這些相關報導的標題和內文,幾乎都把重點放在「誰爭取到了多少經費」,對於新大樓裡面有提供哪些設施和服務,頂多只有輕輕帶過。就算是擅長使用網路的年輕人,看到這樣的報導從眼前滑過去,有多少人能馬上聯想到「哦!以後多了一個好地方,可以帶我家阿公阿嬤去玩」?

另一方面,如果希望提高老人福利大樓的使用率,就應該要廣泛調查,傾聽一下阿公阿嬤們到底最需要哪些設施、最期待哪些服務。就算沒辦法調查到全斗六市老人家的意見,至少也該在老人福利大樓附近的幾個里,辦幾場座談會來聽聽大家的意見吧?可是到目前為止,除了前陣子看到一波「爭功文宣」,完全沒聽說有誰做過這方面徵詢民意的動作。

問題來了,阿公阿嬤沒用網路所以不會知道、年輕人就算知道了也不太容易有感覺,更沒幾個人知道大樓蓋好以後裡面會有什麼碗糕,這棟老人福利大樓,有沒有可能變成新的蚊子館?

所以,平平是要花將近三億來蓋這棟大樓、平平是要向市民展現政績爭取支持,建議斗六市公所和劉建國委員,不如趁著現在還沒動工,到老人福利大樓附近的幾個里去舉辦座談會(能夠全市每個里都舉辦當然更好),讓大家盡量表達意見,一來可以增加宣傳,讓更多市民知道這件好消息,二來可以讓出席的市民更有參與感、更珍惜這項建設,三來可以讓建設成果更符合民意需求、提高公共資源的利用率,何樂而不為呢?

2019年10月8日 星期二

從沒想法、不敢講到願意參與討論會:陳媽媽的故事(二)


【專欄:社區改變了什麼?】

從沒想法、不敢講到願意參與討論會:陳媽媽的故事(二)

文/阿喵(斗六市民生社區參與式預算實踐工作者)
從沒想法、不敢講到願意參與討論會:陳媽媽的故事(二)
圖說:對許多居住在雲嘉南的長輩來說,到醫院看病是一個大工程,交通不便常讓長者小病拖成大病。台南市仕安社區透過社區的力量,以社區合作社的盈餘支持醫療專車,讓社區裡的老人都能就地安老。

「我有想到,我們有一個需求要說!」

陳媽媽重複了兩遍,我點了點頭,認真地聽她說:「社區有很多老人,沒有車,或是不敢騎車,基本上,就很難去到市區,不管是買東西,還是看病都很麻煩。我們家也是,要去市區看病,都只能依賴兒子載,偶而還要叫計程車,但計程車貴,又不敢常常叫,是不是社區有可能可以有專車?」

我趁機跟她聊了其他社區辦社區巴士,或社區專車的一些報導,陳媽媽驚訝地說:「其實這樣很好耶!為什麼我們社區都沒有?是不是因為咱雲林是窮縣?」針對這個問題我向陳媽媽表達了我的觀察:其實縣政府也有幸福專車,但畢竟是縣府,也不可能兼顧到每個社區,路線如果要多,也不一定每個人都會用,常常用不到的人還是用不到,而政府卻又花了更多冤枉錢,還是由社區發動,最能符合大家的需求。針對這個想法,陳媽媽想了想,也表示認同,並說:「下次會議,我要來去講這個!雖然不一定能成,但至少要讓人聽到這個意見!」雖然最近一次會議的討論主題並不是針對交通需求,但我還是鼓勵陳媽媽要來參加,表達自己意見,也聽聽其他人的意見,這些不同的考慮與需求,透過討論而交流,更能刺激大家一同想出對社區最好的方案。

舉辦社區討論會當天下午,我騎著機車繞著社區廣播,希望盡可能邀請有意來討論的居民,其中當然包括陳媽媽。然而,可惜的是,好不容易鼓起勇氣提出想法的陳媽媽依然沒有到場,直到會議結束,仍然沒有看到陳媽媽的身影。我很好奇是什麼讓陳媽媽改變了心意?就在會議幾天後,我鼓起勇氣拜訪陳媽媽,想知道她為什麼沒有來?

(未完待續)

2019年10月4日 星期五

從沒想法、不敢講到願意參與討論會


雲林参與式民主協會

自今年(2019年)三月起,本會與斗六市民代表賴瑪玲、虎尾溪社大,合力於斗六市民生社區推動參與式預算。在推動的過程中,讓我們看到了社區所面臨的各種困境,以及台灣民主的實況。更寶貴的是,這個過程中我們與居民,共同學習、一同思考,共謀解決之道。而這些經驗與思索,我們將會逐步分享在【社區改變了什麼?】專欄中。本週選文是來自實際在斗六市民生社區進行推動工作的實踐工作者阿喵。讓我們跟著她的視角,一同來看看民生社區在這個過程中起了哪些變化?又有哪些不同?

【社區改變了什麼?】從沒想法、不敢講到願意參與討論會

【專欄:社區改變了什麼?】
從沒想法、不敢講到願意參與討論會

文/阿喵(斗六市民生社區參與式預算實踐工作者)
為了推動参與式預算,我們透過挨家逐戶訪談想了解居民對自己社區的看法,有哪些需求甚至不滿,以作為下一階段居民們共同討論如何改變社區的基礎。剛進入社區訪談時,最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大多數受訪居民認為,自己對於社區沒有什麼意見跟想法,更遑論需求或不滿,平日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好,這有什麼不對嗎?
記得第一輪訪談的時候,最常聽到居民說的話就是「我沒有意見」。但這麼說就代表真的「沒有意見」嗎?在多次誠懇探詢後,我發現其實這句話的背後有著:對於這個社區各種事情習以為常,即使有些看不慣,也不認為可以有方法改變,就繼續過著原有習慣日子的想法。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位陳媽媽,每次拜訪她,她都說她老人家什麼都不懂,不願意出來討論。有次她實在忍不了,才說屋前的水溝實在該清了,但最後也都會補上一句「請公所清乾淨就好,我沒有什麼其他的意見」。
我總會在做完陌生訪談的時候遇見陳媽媽,因為她時常在社區散步。繞著社區走路,是許多社區居民日常的運動習慣。第一次討論會前,我硬著頭皮還是熱情的邀約陳媽媽參與討論,但陳媽媽說:「我不會講話,給別人去說就好。」接著就跟鄰居繼續閒聊。
第二次討論會前,我特別又向陳媽媽說明:這次討論會的主題,是要討論交通問題。陳媽媽沒有特別的反應,只表示知道了,我又問她:兒子會不會願意出來參與?她說:「我們都很害羞啦!怕在眾人面前講話,會滴滴嘟嘟講不出話來。」我鼓勵她,討論會就像聊天而已,人也不會很多,不用擔心出糗,大家都是為了社區好。陳媽媽還是沒有表示什麼,就是笑了笑。
過了一個多月,某次晚上走在社區,正訪問完最後一戶交通問題的問卷,要牽車騎回工作室,又遇到了在散步的陳媽媽。遠遠地,就隱約看到陳媽媽直視著我的眼睛,向我走了過來,那個眼神不似過去一般,過去我去拜訪她時,雖然友善,但都是害怕面對我的邀約的表情,這次,走過來的陳媽媽,就是眼神十分堅定,她說:「我有想到我們有一個需求!」

[未完,待續]

2019年7月22日 星期一

治水進度應讓 受災戶即時知情!


治水進度應讓
受災戶即時知情!


7/17(三)下午一點,今年第一個颱風來臨前夕,雲林縣長張麗善、斗六市長林聖爵與多位民代、虎溪里長陳明燦,及水利處長到場關心民生社區淹水問題。
治水進度應讓受災戶即時知情!
市民代表賴瑪玲表示政府應落實受災戶的知情權

治水進度應讓受災戶即時知情!
虎溪里長陳明燦補充目前治水進度
水利處長表示,目前社區內治水的工程為抽水站,只能防止十年規模的水患,但現今因為氣候變遷,二十年、五十年,乃至百年級的水患頻率大增,所以他沒辦法保證不淹水,因抽水站只能讓淹水不淹得那麼高,只能讓淹水退得比較快;在水利處長解說完目前的治水現況後,一位居民反駁處長,認為水利處目前的治水方式只有增設抽水站,並不能治本,治本之道應該是將雲林溪旁的私有地徵收以拓寬河道,加上定期疏浚河道,保持河道暢通。

照理來說,這些攸關民生的問題,例如:治水進度以及徵收土地的進度,應該盡可能讓最多數的居民知情。若連飽受水患所苦的住戶都不清楚治水進度,那這個政府真的不合格。

居民普遍的心聲是政府應該更同理民生社區的住戶,鎮日活在淹水的擔憂裡,因此政府應該定期的於居民最有空的時間,例如週五晚上,或六日,前來社區內跟居民報告治水進度,採納居民意見,因為在地居民每日生活於此,絕對比專家學者更知道怎麼治水。

當居民知道治水進度後,至少能讓心裡比較有底,比較知道從什麼方向監督政府,也才能建議政府往正確的治水方向走,以免治水治了半天,方才發現治錯方向,或永遠只是在治標!

2019年7月15日 星期一

部落.公民-眉溪部落的參與式經驗

就連更為偏鄉、資源更加匱乏的原住民部落也開始推行參與式預算,實踐民主改革了,而選前有明確具體承諾的雲林縣及東勢鄉,是否更應當不落人後?一起加油~
部落.公民-眉溪部落的參與式經驗






線上收聽姊妹電台FM105.7 談虎溪里民生社區停車難題

線上收聽姊妹電台FM105.7
談虎溪里民生社區停車難題


【巷弄停車難題 社區如何自治】01——民生社區參與式預算實踐分享(姐妹電台FM105.7)
https://youtu.be/Pb3skn75W8k
【巷弄停車難題 社區如何自治】02——民生社區參與式預算實踐分享(姐妹電台FM105.7)
https://youtu.be/tY1CoAeBY60
【巷弄停車難題 社區如何自治】03——民生社區參與式預算實踐分享(姐妹電台FM105.7)
https://youtu.be/rpJ_NV45z7c
【巷弄停車難題 社區如何自治】04——民生社區參與式預算實踐分享(姐妹電台FM105.7)
https://youtu.be/TC015X3_-No

2019年4月29日 星期一

農村人口外流而逐漸凋零,怎麼辦?


台南後壁里長在社區推動「合作共老」的經濟模式,成立合作社,由社區居民共同認股集資,每股100元,一起種植無毒有機稻米,每位居民都是老闆,合作社收入大家共享,還提撥盈餘的20%回饋用於社區巴士和公共食堂,除了讓老人家開心樂活,還創造就業機會讓年輕人返鄉。真心推薦這部十分鐘短片:獨立特派員 第429集 (一包米的力量)